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厦门纺企出口一波三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13:42 海峡网-厦门晚报

  年初喜出望外,年中内忧外患,年底柳暗花明

  苏先生是厦门一家纺织出口企业的老总,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数十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经历像今年这样大起大落的变化。

  年初纺织配额取消,受配额压抑许久的苏先生以为可以酣畅淋漓地大干一场,前三
个月的情况也确实如他所愿。

  但是,纺织出口阳光明媚的“天气”并没有停留多久,没过多久突然就乌云密布。从4月份开始,美国、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开始轮番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一时间,纺织出口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自由贸易的大门并没有向苏先生以及他的同行们敞开,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就像一双无形的黑手在控制着他们的命运,企业的生命随时可能被扼杀。

  以为一场“暴风骤雨”要来临的时候,老天爷又突然和苏先生开了个玩笑,“天空放晴”了:中美就纺织品贸易签署备忘录,在未来三年内,形势明朗起来。

  像苏先生这样经历一波三折的,在厦门还有不少。

  

厦门纺企出口一波三折(图)

  这些在厦门工厂加工的服装,有不少是专供出口的。黄晓珍 钟庆寿 摄

  年初:后配额时代 量增价减

  长达40年的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体制从今年1月1日“寿终正寝”,全球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

  出口出现“井喷”

  厦门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纺织服装是厦门的第二大出口产品(机电产品排第一大)。去年一年,厦门的纺织服装出口达15.1亿美元,占厦门出口总额的10.8%。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让厦门纺织企业一片欢呼,普遍认为今年纺织出口的前途一片光明。不少企业纷纷加足马力出口,意料之中的厦门纺织出口“井喷”现象也如期而至。

  厦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单单厦门市就出口服装纺织品63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70%。2月份,厦门关区对美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倍,出口额达到1383万美元。虽然三月份纺织出口量有所回落,但厦门关区纺织出口还是达到了8464万美元。

  “美国和欧盟的单子比去年增加不少,工厂也是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厦门菲达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自力说,当时感觉出口形势不错,尽量争取多出一些。

  价格出现下跌

  就在出口量猛增的同时,厦门纺织出口的单价却没有随之上升。非质量因素(如缝制不良等)的出口退货现象开始出现。服装价格从去年的平均5.9美元/件降到4.1美元/件,下跌30%。

  这时,国家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纺织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台一些措施控制出口量大幅度增长带来的压力,美国和欧盟也开始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了“密切关注”。

  年中:定单骤减,风险增大

  国内纺织出口数量的激增终于引起了欧美国家的不满。从4月份开始,美国、欧盟开始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形成了一个合围的限制攻势,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进行各种特保调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特保”棒打厦门纺企

  厦门华纶纺织贸易公司的陈经理说:“当时,美国和欧盟地区客户下单都非常谨慎,不敢下长期的单,一般只是一两个月的短期单子,而且每单的量也不大。”

  原来一些从厦门企业出口的定单已经开始转移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据林自力介绍,其公司出口90%是面对欧美市场,其中接近20%的产品是在特保范围之内,那时这些产品都没有定单了,间接的损失至少达到40%。

  除了出口环境频频受到其他国家的特保调查之外,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增加了厦门纺织企业的出口风险。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纺织品出口价格的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就相对减弱。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厦门纺织企业出口的纯利润在2%—5%左右。林自力说,即使人民币汇率调整一个百分点的话,给他们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达到10万元人民币。

  企业变招寻找出路

  面对当时严峻的出口形势,厦门不少纺织企业也在变着招数努力扩大出口。厦门国贸纺织出口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前9个月,国贸纺织的出口量仍然在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非配额产品和非配额地区出口量的增加。这位负责人说,今年国贸纺织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了对欧美市场的出口,而中东、南美和一些亚洲市场的出口量的增长带动了整个出口量的增长。

  据了解,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甚至到香港或者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设厂,通过这种方式来规避贸易摩擦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但是,厦门的纺织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在国外开设工厂的成本并不是厦门大多数企业能够承担的。

  除此之外,目前厦门也有一些纺织出口企业通过香港的转口,以香港制造“名分”出口欧美,从而有效应对“设限”、规避“特保”的浪潮。

  厦门纺织服装同业公会的有关负责人说,厦门的纺织企业可以适当地增加国内市场的加工或者销售。但是,国内市场开拓的难度同样不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市场竞争压力使得不少企业不敢轻易去做。

  

厦门纺企出口一波三折(图)

  年底:厦纺企迎来柳暗花明

  特保就如同悬挂于中国纺织出口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威胁着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前途。

  中美之间的这次纺织品问题涉及六七十亿美元的出口,是近年来中美之间最大的一次贸易摩擦。自从中美纺织品贸易产生摩擦以来,中美之间进行了多轮谈判,但都无功而返。

  苏先生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压港的货怎么办?明年的出口怎么办?

  出口形势峰回路转

  就在苏先生表示担忧的第二天,本月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伦敦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就中美纺织贸易达成协议。

  “虽然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还处于数量管理状态,但是今后三年的出口形势已经明朗,而且明年的出口量是在今年基数上增长10%-15%。”厦门施美泰公司总经理叶先生说,今年施美泰公司对美出口达到30多万美元,希望形势明朗之后,明年有更大的发展。据了解,实施数量管理包括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其中,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产品,16个类别为20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20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

  除此之外,备忘录还达成协议,2007年增长率为12.5%-16%,2008年增长率在15%-17%。同时,今年12月31日以前,美国将放行中国所有协议外的卡关纺织品。

  “备忘录的签署对厦门纺织出口企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厦门华纶纺织贸易有限公司的陈经理说,从11月10日下午开始,上游原料的价格却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在一两百元左右,虽然幅度并不是很大,但是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目前纺织企业的普遍不太乐观的心理状态。

  厦门施美泰公司总经理叶先生认为,厦门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防止出现年初量增价减的情况,而应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近年来,厦门的纺织服装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采用贴牌加工方式出口是主流。品牌是外商提供的,产品设计和款式来自外商,甚至面料、辅料也是外商提供,厦门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供应链中,只占据了微不足道的生产制造这一块。从这一点来看,虽然目前厦门纺织服装外贸出口增长虽然很快,但基础并不牢固,一旦外商找到价格、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和地区,厦门的出口很快就会掉下来。

  除了“外患”,纺织企业还面临内忧:

  开工不足 成本激增

  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影响之外,厦门纺织企业首先受到了来自内部的挑战——企业开工不足、高企的油价、不断攀升的劳力成本以及运输费用的提高,都给厦门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

  纺织服装业在厦门起步较早,不少企业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从化纤、棉纺织、印染到成衣,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截止到目前,厦门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1300多家,分布于化纤、棉纺织、印染、针织和服装服饰等,其中规模较大、运转良好的企业有800多家。

  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链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除翔鹭化纤和PTA外,其他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龙头效应不明显,与省内的福州、泉州和省外发达城市同行业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除了厦门企业规模偏小之外,厦门纺织企业的另一致命弱点就是品牌不突出。厦门纺织服装行业在省内的知名度不高,国内名牌则为空白。服装出口企业多为贴牌生产,赚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

  纺织行业用工吃力

  “缺工”这个词在纺织服装行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在湖里,不少广告栏张贴了招聘广告。记者对其中的4份做了统计,招聘总人数达346人,平均每家企业招聘86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占了将近60%。

  厦门菲达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自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员工每年流动率达到20%,几年前就有些用工吃力,近两年特别明显。他说,厦门所有服装企业几乎都缺人,而且缺的不是一两个。

  据统计,目前我省缺口最大的10个职业中,有关纺织服装行业的就占了4个,它们是裁剪缝纫工、车工、鞋帽制作工和纺织针织印染工。

  生产成本增加幅度大

  今年以来,油价不断上涨,这给处于下游的纺织服装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既包括直接的原材料价格和棉花价格的上涨,也包括间接的运输成本增加等。

  据林自力介绍,今年服装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一直攀升,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0%,单单这一项企业就需要多增加成本几万元。

  而另外一项激增的成本是工人工资,增长的幅度达到20%。按照每个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是800元计算,一个200名员工的工厂每个月多增加3万多元的成本。据国家发改委分析,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11.5%,因此全年的棉花产量预计会明显减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这导致棉花价格的上涨。

  一方面,纺织服装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制成品的价格并没有出现与成本成正比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增加的大部分成本需要厂家自己埋单。

  名词解释

  特保:“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简称。

  在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中有两个有关“特保”的条款:

  一是《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6条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该条款的适用期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日后12年;

  二是《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该段条文是有关WTO其他成员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条款适用期至2008年12月31日。

  242条规定:若一WTO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记者 赖洪平(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