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想做大茶商 要过三道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15:21 海峡都市报

  

想做大茶商要过三道坎(图)

  北京的铁观音茶馆吸引了爱茶的老外

  

想做大茶商要过三道坎(图)

  安溪茶艺在人民大会堂精彩演绎

  

想做大茶商要过三道坎(图)

  马连道的安溪茶商披挂彩门标语喜迎安溪神州行组团

  N本报记者陈长豪/陈佳裕/通讯员谢来法/文/陈跃进/图发自北京

  凡商人都希望生意做大,茶商也不例外。但是在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茶商圈里,大茶商却并不多见。

  相反,在北方茶市特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茶市,大茶商却比比皆是,令人称慕。以经营安溪铁观音为例,北方茶市所卖产品,无一不来自安溪本土,北方茶商并没优于闽南的地时地利,且经营成本明显高于闽南同行。

  是什么原因使北方茶商与闽南茶商,在成长上有如此之大的差别?11月7日,安溪县组织“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北线行”活动,本报记者随行在北京茶市调查时,接触了两位茶商,并从他们的“现身说法”中,获得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毫无疑问,他们关于大茶商要过三道坎的观点,不是上述问题的全部答案,但对想做大茶商的闽南茶商来说,相信会有一定借鉴价值。

  茶商小档:王灯良,男,38岁,北京一品得茶业公司总经理。1994年经营安溪乌龙茶至今,现在北京市拥有大小茶店76家,去年售茶营业收入2300万元。

  茶商小档:苏金国,男,43岁,北京金丽铁观音茶叶公司经理。1998年开设公司专营安溪铁观音,目前拥有两家茶店,是北京马连道茶城出口韩国茶叶的最大商家。

  首道坎:攻大户———精诚所至金石开

  北京京华茶叶总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国有茶叶经营公司,不仅供应北京等华北地区茶叶批销,而且北京出口国外的茶叶,该公司也拥有40%左右的份额。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的人都明白,想做大茶叶生意,京华公司这“款”不能不“傍”好。

  王灯良1992年来北京就听说“这个道理”。那时王在他叔叔的茶店做伙计,一天要骑自行车100多公里,纵横北京大街小巷做茶叶推销。他说,他有点不服:为什么做茶生意非向“京华”低头呢?

  这样的愤然和疑问持续了两年,但是蹬车卖茶叶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勤勉吃苦而改变。因为叔叔十分固执,不肯放弃叫卖推销这种方法,无奈他只得弃叔叔而去。

  1994年王灯良创立自己的公司,他踌蹰满志,认为接近京华公司并非不可能。于是那天他穿戴整洁,带上礼品和茶样登门,希望京华公司能接纳安溪铁观音。

  可他碰壁了。“主营花茶、绿茶的京华公司老总,甚至不知什么叫铁观音”,轰他出门时,京华的工作人员甚至对他说:弄些脏树叶能糊谁?让伤心的王灯良,站在门口“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过这才是王灯良伤心的开始。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一次次跑京华公司,并由原来只带茶样,到后来连泡茶的茶具也给搬了过去演示,可连门卫也笑话他“痴心不改”,京华公司的大门始终对他紧闭。

  王灯良说那时他曾“由伤心转为绝望”,跑京华的次数他自己记不得,但细心的妻子却帮他一一记下,共有84次。

  有一点王灯良夫妇不知,被他夫妇俩视为“仇人”的京华公司贾总经理,其实是有心人。他私下也把王灯良半年来跑京华公司的次数记下,并认为“此人有心”。当然这是王灯良事后才知道的。

  出现转机的也就在第84次。王灯良称这一天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上午9时他到京华公司等着,约10时许,公司秘书让王进去见老总。王说,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小跑着见贾总。

  贾总开了金口,王灯良一下获得了10多个品种100多箱、40万元的茶叶合同。自此王灯良成了京华公司采购安溪铁观音的最大客户,并由此积累了日后发展自己连锁店的巨大资金。

  与王灯良一样用耐心和诚意,跨过了茶经营由小到大门槛的,北京金丽铁观音茶叶公司经理苏金国,28天时间锲而不舍,做成第一笔茶生意,并由此打开与韩国茶商业务联系渠道,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也被奉为“经典”。

  1997年7月,贷款10000元闯荡北京茶市的苏金国夫妇,做起茶贩生意。稍有积攒后,夫妇俩注册“金丽”公司,原想起这样一家带“韩味”的公司,可以吸引韩国茶商,没想到公司开张28天,才做成第一笔生意。

  做茶贩时苏金国就听说韩国人喜欢安溪铁观音,在公司开业的28天间,苏说,他除韩国驻华使馆不敢进外,其他在北京的韩国人聚居地,他都跑过。

  跑动中,他认识一个中文名叫“吕志岳”的韩国茶商,此人到过苏的公司,也拿回不少茶样,但就是不下单。苏说,那段时间,他很困惑,但他坚持时常联系,曾经他也想过要打折少赚,但转念一想,安溪铁观音这么好,不应贱卖,就这样双方相持着。

  公司开业28天时,吕志岳终于主动上门买下1000多元茶叶试销。苏金国不嫌人家要货少,他知道安溪茶叶至此可销韩国。他说,这是韩国人与陌生人做生意的习惯,意在考验生意伙伴的合作精神。

  果然不出所料,吕志岳在10天后下单20万元,此后每个月递增,直到现在每月约80万元交易量。在此过程中,韩国在京的4个大茶商,也闻讯分别与他建立业务联系,连韩国驻华大使馆也向他买茶。

  苏金国对记者说,这是运气也是诚心所得。做茶生意如果不做大客户,发展就不快,而做大客户生意,成功的要诀往往不是大门面大资金,而是合作的诚意和足够让人看重的耐心。

  二道坎:搞营销———方式常新效果好

  王灯良虽说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但他善于创新售茶方式,销量总是别人的几倍几十倍。对此,他的体会是,茶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好茶,加上有好推销,不愁事业做不大。

  1997年,北京茶市进入茶价比拼阶段,不少商场、专柜、专卖店卖茶,也学别的商品推销方法搞打折卖茶。王灯良转了几个商场后认为,安溪铁观音不宜加入这种自贱的营销方法。

  可新办法好办法是什么呢?他想到北京人爱钓鱼并把钓到的鱼买下,以显示成就感。从中他悟到,其实这是一种消费者对购物行为的主动参与。他设计了2两半斤一斤三种纸桶,让消费者买安溪茶时自己装,结果在北京翠微商场一登场,当天售茶6万余元,相当于平时的十多倍。

  他对记者分析道,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人们购物,都有贪图便宜心理,同时又有亲手参与的欲望。他让人自己装茶,只以桶论价,既满足消费者占点便宜心理,又让消费者充分显示购物成就感,因此吸引力自然大增。

  去年中秋节时,王灯良一个月时间卖出茶叶1.6万斤,秘密就在于他事先与京城几大月饼商联手,以茶配月饼方式推广。结果月饼商大做广告,而他跟着沾光,茶销量一时飞涨。

  事业急剧增长,王灯良也遇到投资收益周期与投资回收增值的矛盾。一转念,他想起“烟酒茶不分家”俗语,于是他派人同北京大大小小烟酒店挂钩,利用他们的现成店铺和消费群,做起搭售生意,现在仅这些烟酒店,一个月就可为其增加售茶量上万斤。

  苏金国也是善于变换方式售茶的人。他打开韩国茶市通道后并不满足现状,他打听到韩国在京留学生和商人有1万余人,若以每月每人1斤茶消费量算,攻下这个市场可增加1万斤售茶量。他二话没说四处联系各高校留学生,同时,到处寻找韩国人在京聚居地,硬是采用“送货上门”方式,拿下这个市场。

  王灯良、苏金国总结茶营销时,特别反对守店经营,认为茶商要有所作为,就要主动出去找市场,而找市场要靠新的营销方式,这样开拓的消费热点才有活力。

  三道坎:做行家———把握大局免失误

  “生意就是买卖,能做多大的买卖,取决于能把多大范围的买卖信息握于手中”,苏金国说,大多数茶商只在自己的熟人圈内做买卖,而他不同,他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在市场中找买卖。

  2000年,北京许多婚丧喜庆徒然庄重起来,礼品茶势头大增。许多需求通过终端茶店,逐级向批发集中,一些茶商满足于生意增加即可,而苏金国想法不同。他认为这是市场大局变化,要做大就必须从高端直接获取信息。

  他跑一些京城最大的礼品公司,跑中央部委,也跑北京民政部门,甚至婚纱摄影公司,结果突破“熟人圈和上下游生意伙伴关系”,一些大单、长年单接连到手,仅礼品茶部分,现在他每年可做500万元以上。

  王灯良对此也深有体现,“站在高端,看得更远”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不过稍有不同的是,王认为在北京茶市,成功的茶商应当首先成为“行家”,即茶叶专家和市场分析专家。

  前者指茶商自身素质,不仅应当熟悉茶叶质量鉴定,还应当熟知茶叶拼配和包装技术;后者指茶商收集市场供需信息、价位变化,并灵活制定销售策略的能力。他认为,具备这两种能力,才可能做大茶商。

  1997年香港回归,王灯良到安溪挑选上等茶叶,然后利用自己出色的拼配技术,拼配出售价为1997元一斤的茶叶,又利用自己熟悉包装行业的优势,通过招标设计,制作出十分精美的茶叶包装,一时闻名京城。

  王灯良说,好茶商应当是一个杂家,懂得茶的好坏只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想成为有作为的茶商,拼配技术、包装理念、定价技巧等等,都要有一套。

  当然,最重要的是,茶商的眼界要宽广,一些时事信息、政策变化、需求趋势、流行方式等等,都可能蕴含商机。王灯良说,做茶商就是要有广泛兴趣,善于捕捉信息并分析出其中商机,然后快速下手。比如香港回归,生产1997元茶叶,就是他当年从报纸上获得信息后,灵机一动想到的。

  茶商无论生意做多大,最后都会碰到一个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的坎。有的人做不大做不强,原因在于自己的眼界低,素质仅为一般商人,而不能做行家、做杂家、做多面手。王灯良、苏金国如是说。

  他俩寄语闽南同行,北京茶市虽大,但天时地利不如闽南,只要尝试迈过“真诚,讲究营销,学做杂家”这三道坎,闽南大地也将涌现更多更大的茶商群体,造福闽南茶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