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规划十大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2:30 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郭桂花

  构建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议》认为,要力将厦门打造成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工业,继续壮大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软件、光电、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构建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物流、旅游两大服务业支柱,引进高档旅游休闲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发展工业提供日益完善的配套服务。

  早日促进两岸直接“三通”

  密切厦台经贸联系,充分发挥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的作用,着力引进一批台湾企业运营总部和研发机构,争取以民间组织方式,与金门有关方面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促进两岸直接“三通”,进一步完善厦金直航条件,建设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和五通海空联运码头,加强厦金航道维护,建立海上求助机制。

  落实好台商投资保护条例,及时解决台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力争成为台湾农副产品首选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争取开辟厦门至台中海上航线,争取厦门成为两岸客货包机直航定点航空港,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沟通两岸旅游互动的桥梁,制定厦金旅游合作规划。推进厦台农业全面合作,积极搭建海峡两岸农产品、水产品集散市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

  凸显“闽南文化”特色

  拓展、深化厦台文化交流,营造闽南文化交流氛围,比如加强和继承南音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引台湾文化艺术团来厦交流,建设闽南文化博物馆,吸引台湾宗亲社团来厦寻根访祖,吸引台湾青年学子来厦就读,吸引台湾优质教育资源来厦兴办教育。加强闽南文化研究,凸显“闽南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加大涉台文物、闽南特色古建筑等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重视做好“中国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打造以国际钢琴比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品牌。

  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和长效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工作规划,建立完善客观准确的人才评价机制、自由流动的人才机制、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等,建设创新型城市。

  努力使火炬高新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

  要创新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方法,注重运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不断创新工业集中区和新城区建设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飞地工业”、“飞地营运中心”,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体制等瓶颈问题。

  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开,减少行政层次,创新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动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生态示范城市

  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部分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最大限度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减少废弃物最终排放量。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创建生态示范城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优化城区的空间布局,节约集约使用海岸线和海域,加强土地和海域使用功能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鼓励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强化区域性教育中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巩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水平。完善新建城区的教育配套,重点建设集美、翔安等文教集中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鼓励、支持、规划民办学校,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进一步强化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化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农业,努力实现由城郊型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对外开放以质取胜

  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特别是要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企业来厦设立地区营运中心、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采购配送中心,带动引进相关联的中小项目。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大力引进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有序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投资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对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督。

  农业人口战略性转移

  不断完善农村城市化工作机制,构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全面推动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鼓励引导被征地农民以征地补偿款入股建设通用厂房、集体公寓、商贸服务设施等经营性项目,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岛外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抓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村改居和边远山区群众整体迁移新城区,实现农业人口的战略性转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由郊区型农业向特区现代化农业转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此外,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制度改革。

  重点建设一批医疗机构、设施和优势特色专科,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紧急救援网络体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避免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