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第一城区”奋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4:3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3年前的合肥市区划调整中,包河区诞生。但这个脱胎于合肥市原郊区的新城区,并没有与“郊”彻底告别,因为它仍然是全市农村面积最大的城区。因此,完成由“郊”到“城”的角色转换,对包河区来说尤为迫切。

  短短三年,包河区不仅快速进行着身份切换,而且向全省“第一城区”奋进:到2004年,该区已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区夺冠;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也初现雏形。

  “四大战略”绘出发展路线

  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区划调整时,将南淝河以西、包河以南、金寨路以东一直向南延伸到巢湖之滨的230多平方公里土地,划给新设立的包河区。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在全区90个行政村、社居委中,城区居委会只有18个。从基础设施看,南二环以南的大片农村区域连一条像样的主干道路都没有。当时区财政净余资金只有300万元人民币,不到合肥市其他城区的零头。

  面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财力薄弱的新区情,包河区积极谋划新区的发展。他们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提出把包河建设成为经济强区、旅游大区、文化名区和人居美区的目标,并确立了“四大战略”,即工业强区、开发开放、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战略。围绕四大战略,又理出完整的思路,决定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和特色经济。

  “四大战略”绘出了崛起的路线图。自此,包河区吹响了跨越式发展的号角,迈开大步从“郊”向“城”进军。

  三大引擎牵动经济腾飞

  有人说,超常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是牵动包河区经济腾飞的三大引擎,这话不无道理。

  道路建设是该区发展的先导工程。2002年,他们多方筹资修建了一条13.6公里长、45米宽、贯穿南北的包河大道。此外,新近贯通的淝河路、正在建设的花园大道以及连接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包河大道的飞龙路等,构筑起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这为包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硬环境。紧接着,该区又集中力量打造包河工业园。园区很快集聚了大量的资本和产业,3年时间共引进投资项目8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全区的引资工作也连创佳绩,2004年该区实现合肥市招商引资“三连冠”。今年1到10月份,全区共引进内外资25.8亿元,完成市计划任务的188%%。

  在三大引擎的强力牵动下,包河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至2004年,该区GDP增长了5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了70%%和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近2.5倍,区级财政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6%%和25%%。今年1到9月,全区GDP、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又分别增长了22.3%%、23.3%%和60.5%%,显示出强劲的腾飞势头。

  “两个统筹”托起全新包河

  由“郊”到“城”,意味着包河区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包河区始终坚持“两个统筹”,着力构建和谐的新包河。

  建设基础设施、发展都市型农业、推动农村区域城市化,是该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他们重点实施好主干道路建设、村村通水泥路、旧城旧村和小街巷改造及防洪保安“四大工程”。在都市型农业发展上,该区加快建设包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义城节水灌溉示范园、大张圩万亩滨湖生态林基地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此外,他们对骆岗、常青两个镇和近郊的27个村进行了撤镇建街、撤村建居,推动农村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全区的城市管辖区面积由3年前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

  “八大中心”的建设,为包河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铺平了道路。该区共规划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区广电中心、区文体活动中心、区计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防控中心和区科技创业中心等八大中心,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三年来,包河区相继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优化发展环境先进区”、“全省信访稳定先进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城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