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视点:安徽合肥市大拆违的几个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10:07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1月13日电 (记者王正忠、陈先发、代群) 拆除违法建筑一直被称为“城建一号难题”。最近安徽省合肥市在短短百日之内拆除违法建筑逾千万平方米,成功实现了“零补偿”下的“零冲突”。

  “城市毒瘤”、“失眠”:过去式的关键词

  “仅160多万人的合肥,违法建设竟达到1800多万平方米。城郊接合部90%以上地区,建筑混乱密集、消防通道阻塞、犯罪行为丛生,被群众骂为城市的毒瘤。”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说。

  “隔夜楼”是令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头疼的词。一听说某地段要规划开发,本是杂草丛生的地方,第二天就会涌出连片的“隔夜楼”:这些“楼”极为简陋,造价不足每平方米100元,甚至“墙壁”是用硬纸板搭起的、“
天花
板”是用订书机订起来的。一些违法建设荒唐到将高压线都“包揽屋中”。造楼只为索要高价补偿和勒索开发商,市区出现多个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违法建设生产链”。

  “复杂性远不止于此!由于历史原因,从省、市委到武警、公安等部门也建有大量违法建筑。许多建筑合法因素与非法因素交织;以前数次拆违半途而废,违法者心理抗性大大增强;困难群体搭建的违法建筑比例较大等。对合肥市委来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执政能力大考!”合肥市委副书记黄同文说。

  刚到任合肥市委书记的孙金龙连续多夜失眠:“下这个决心,说实话,真不容易!”他到任时,正赶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征求意见阶段,灌得耳根子生疼的批评意见就是“违法建设猖獗,多年整治不力”。

  “重病要用猛药!”记者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要碰硬,不硬碰”:进行式的关键词

  违法违章建筑是城市中无法承受之“硬”,弄不好就是个“火药桶”。但合肥市委的态度异常坚决:要敢于碰这个硬!

  在普通百姓眼中,“官是硬”。市委规定:绝不允许“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骆岗镇一居委会主任在高压线下私搭250平方米“违建”,置多次警告于不顾,被免职;规划监察大队长鲍某执法“过软”,被免职;规划分局局长邱志强受贿后,私下发给违法别墅许可证,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

  孙金龙说:“拆违之中,没有特权单位,没有特权阶层!”

  和普通市民建的违法门面房相比,“权力机关是硬”。第一个被拆的,就是合肥市委办公厅的18间沿街“黄金门面”。随后,安徽省委、驻皖武警部队也纷纷自拆违章建筑。不足半个月,安徽省直机关就雷厉风行地拆除约1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设。

  对普通市民的“违建”问题,也要碰硬,但不硬碰。怎么个“软碰法”?合肥市的两招奏了效:一是“洗耳根战术”:舆论先热。在正式拆违前,安徽省、合肥市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介已开始了拆违“预热宣传”,把实情向群众公开,把道理讲在明处,以争取最大限度民意支持;群众对党政机关的监督、群众间的相互监督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以凸显拆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拆违死角在舆论监督中不断曝光,老百姓有话,可以直接在报上讨论。

  二是“嘴对嘴战术”:变“对抗”为“对话”。党政领导与不同群体的对话,有“下岗职工恳谈会”、“出租车司机座谈会”、“经商户座谈会”、“为困难群体寻岗座谈会”等;这还不够,市、区党政领导走上电视屏幕、电台演播间,现场对话;如果嫌参加对话的“官不够大”,市委书记的电子邮箱是公开的,信件雪片似的,大拆违以来,孙金龙收到2000多封市民来信。

  许多被拆户说,虽然是违法建设,毕竟是血汗钱垒起来的。几次对话后,气顺了。

  “用最强扶持,对最弱群体”:最感人的关键词

  许兴毓夫妇的难处,靠“目测”就能看得透:违法搭建的简陋住屋,所有的家当几乎都是跑遍各处商场,拣最便宜货添置的。

  “孩子在上学、大人吃低保,我的干洗店设备全是借债买的”。许兴毓的状况让市拆违工作人员犯了踌躇。但市委“一把尺子、一个政策、一视同仁”的拆违原则,是没有丝毫弹性的:许家的违法住房必须拆除!

  工作人员重述的场景让记者也“眼中一热”:抡锤子的小伙子眼中有泪;许兴毓泪流满面!她默默地转身走开,不一会,端来了一盆温水,拿出了雪白的毛巾,给拆违人员擦汗,并切了个大西瓜给大家吃。看着轰然塌下的废墟,许兴毓说:“谁都想住在一个漂亮的城市中,大家都在拆,都在受损失,我从没想过自己要例外!”

  虽然许兴毓自己不想做“例外”,合肥市委、市政府却费了大功夫把下岗后因拆违而“二次受损户”、低收入群体、进城靠小经营谋生的农民工当作特例在对待,“把最优惠的政策给他们,把最细致的关心给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拆违伊始,合肥市就重点设计了社会保障具体内容,出台就业援助、低保、住房补贴三个配套文件,确保不因拆违造成群众就业、生活、住房困难:

  ——设立“百帮再就业一条街”,集中使用各项优惠政策“裂变”就业岗位。对入场就业经营的,实行房租、贴息小额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

  ——盘活闲置商业门面房为拆违服务。对全市10多万平方米商业用房进行紧急启用,鼓励被拆商户入场经营。改造旧厂房、仓库用作应急经营场所。

  ——政府牵头,组织有“岗位潜力”的各类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面向因拆违而下岗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全市因拆违减少就业岗位19000多个,但为被拆户储备或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4000多个。

  “拆出好风气”:最有收获的关键词

  合肥违法建筑严重的一个根源,来自“干部队伍风气上的违法建设”。

  黄同文概括了干部风气上三种“违法建设”:一,少数党员干部对管辖内违法建设听之任之,怕得罪人,放任不管;二,一些干部包庇纵容,从中渔利;三,少数人自己行得不正,带头搞违法建设。

  党员干部、

公务员带头拆,党政机关带头拆,是大拆违第一条铁律。部门有违法建筑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工作不力的,追究领导责任,情况严重的,给予停职直至免职处分。正式拆违前,全市每个党员都须填一份“违法建设登记表”,由市纪检监察部门掌握。

  “拆除一处违法建设,教育一批干部群众”。庐阳区区委书记章义说,“大拆违”也是一些干部不良作风的“大拆除”。过去干部队伍中“难题前畏畏缩缩、矛盾前互踢皮球”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知难但绝不畏难”的锐气和正气。

  “大拆违”中,市领导最频繁使用的词是“依法拆违”,市政府聘请了专门的法律顾问团,共有600多名律师,围绕拆违提供相关服务,一方面为百姓解疑释惑,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把“法律关”。市里确定了三种拆违形式:自拆、助拆、强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般自拆,对缺少机械无力自拆的个人,由政府助拆。对“钉子户”实施强拆。对强拆,市里要求须严格完备法定程序。

  “拆违,不拆掉繁荣”:市民最开心的一个关键词

  “拆违绝不能拆掉繁荣”,这是市委确定的准则之一。

  霓虹闪烁、虾香四溢、人声鼎沸。合肥宁国路上的龙虾街,原本盛极一时:“一些外地人到合肥,脸都没洗,就直奔龙虾街尝鲜”。

  在鳞次栉比的“虾铺”中,多数店主并不清楚他们一直是在“违法建筑”中经营的。鑫晓雅龙虾店老板刘春发说:“以前一直租用安徽省地矿研究院的2000平方米房子,月租3万元,做梦也没到它是违法建设呀”。

  典型的违法建筑不可能因其繁荣而获得“不拆的特权”。怎么办?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出面奔忙,在紧邻着的“香港商业街”空置房内,另起炉灶,重开“新龙虾街”。人气不旺怎么办?区政府自掏腰包,从紧巴巴的财政资金中“挤牙膏”一般挤出20万元,做灯箱广告、装潢扮靓门面。卫生、防疫部门以“特惠服务”帮助商户搬迁。“政府帮助吆喝的效果挺好”。刘春发的新店如今又飘出了醉人的龙虾味儿。夜幕下的“老龙虾街”堵塞不再、凌乱肮脏不再;“新龙虾街”环境幽雅,依旧食客如云。

  据统计,由于部署周密,方法创新,对困难群体的利益处置得当,已拆面积中“自拆”“助拆”的占98%以上,“强拆”面积不足2%;社会调查中市民“对拆违的满意度”达93%。

  但合肥市委对“高分”是清醒的。孙金龙说:平静并不代表平安,“零冲突”也不代表“零隐患”,合肥市还有数百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仍待拆除,市委、市政府将冷静地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研究对策,确保隐患不拖大,怨气不积累,推动合肥更好地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