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造全新产业链:关于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09:01 黑龙江日报

  发展新取向———结构调整要提速

  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事实上,这种转变一直在进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源大省固有的资源禀赋,使大家并未真正绷紧“新型”、“替代”这样的神经。经济增长仍在粗放型的轨道上奔跑。

  这并非耸人听闻。我省的工业结构中,原字号产业比重仍然很大,精深加工程度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2004年,全省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4%。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左右。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难以发挥引领作用。

  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南方发达省份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

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我省的工业结构,也由此获得了加快发展、加快调整的巨大引擎。

  整合新优势———打造全新产业链

  怎样加快调整?

  省经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发展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十一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抓好一批产业链,形成几个大的产业群和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我省工业的主体。也就是说,要通过产业与产业间上下游、横向多样化链接,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进而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省经委副主任高玉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产业链应该赋予一个全新的内涵,既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又要符合

科学发展观,而并非“新瓶装旧酒”。

  其一,做大精深加工。我省的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就要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当石油“催化裂化”为乙烯、丙烯,当大豆“摇身”变成油脂、磷脂、异黄酮,石油、

天然气、粮食这些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变成我省的发展优势。做大精深加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乙烯、丙烯、大豆、玉米、抗生素都可以打造成这样的产业链条。

  其二,龙头配套携手共进。产业要素在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流动、转移,使产业群优势日渐成为吸引资本投向的主导力量。

  向产业集群化方向迈进,从离散抓项目向抓产业链转变,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题。整机与零部件协调配套,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十一五”期间需要浓墨重彩的一笔。汽车、飞机、发电设备、机床等都可以打造成这样的产业链和强势集群。

  其三,节约、循环应当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最强音。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我国资源供给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工业经济增长到了该“转弯”的时候了。“十一五”期间,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而应当物化于经济增长的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业链条,煤电、煤焦钢、林浆纸、金属矿加工等都可以形成这样的产业链。

  未来新局面———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非一蹴而就。在踏踏实实向前赶路的同时,尚需要趟出一条新路径。在全新产业链的背后,是经济领域相关人士的深刻思考和向未来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省经委技改处负责人认为,项目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载体。他建议通过5种途径生成项目,亦即:依托国家级专家及省内专家,紧紧围绕产业链,规划项目;招商引资的步伐要更快,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产业转移,引进项目;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化项目;整合现有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集聚项目;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开发项目。如此决策科学、快捷高效的项目生成机制,将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弱是我省工业之痛。目前,我省大中型企业只有1/3左右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对此,省经委技改处负责人表示,工业经济增长要实现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蝉蜕”,技术创新是最为有效的引擎。他说,“十一五”期间,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都应该下真功夫。此外,还应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加强技术扩散和技术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提高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效应。

  省经委副主任高玉学认为,“十一五”时期,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应当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引导企业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黑龙江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