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留职潮中的宠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4:09 法制早报 | |||||||||
下海之初她在外企公司做前台接待 北京市朝阳区的金盏乡,有一座风景优美、气势磅礴的汽车公园——金港汽车公园。这座集汽车赛车场服务中心、汽 车俱乐部、汽车公寓、汽车酒店、汽车餐吧于一体的高档休闲娱乐城堡,是一位风华正茂的美丽女人斥资兴建的。
七年,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算是多么值得感慨的长度,但是对史晓燕而言,却是她的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转折期, 正是在这七年里,她从协和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一跃成为资产过亿、拥有多家子公司、业务涵盖家具、汽车、酒店、服装等 领域的伊利诺依集团的董事长。 从协和医院护校毕业以后,史晓燕被分配到了骨科病房,开始了打针送药的简单重复的生活。从小就争强好胜的史晓 燕无法忍受每月70块钱的工资和每天六毛钱的夜班补助,她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1984年,史晓燕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从协和医院停薪留职,应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做了前台接待。这在当时是一个 非常大胆的举动,但她当年的同事回忆时并不觉得讶异,因为史晓燕不甘平庸,不适合当一个小护士。如果不是当年义无返顾 的停薪留职,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提起史晓燕,就不能不提她那位谦逊能干的海归丈夫叶明钦,直到今天,叶先生回忆起当年认识史晓燕的情形时都会 感叹:那时候的史晓燕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能干、果断,没有她完成不了的事,只要她出面,总能搞定。 1989年,叶明钦到新加坡工作以后,史晓燕再也不甘心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生活,做起了导游,后来又开始在新 加坡买房子、卖房子,并且支付了每年7万美金的学费,到美国芝加哥惠灵顿大学学习室内设计。史晓燕看中了国内方兴未艾 的家俱业,虽然经营家俱生意的第一年血本无归,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利用仅有的资金,同叶先生一起在机场高速路建了一 座家俱厂,就是这间占地50余亩、仅仅投资150万元的工厂,成为史晓燕事业王国腾飞的起点。 史晓燕说,七年前她创立伊利诺依品牌的时候并不曾想过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她当初只是抱着很简单的一个 信念——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一辆奔驰跑车,这也是她创建伊利诺依的原动力。经过这几年的经商,她深深感觉到赚钱的艰辛, 虽然五年前就已经有能力买奔驰,也多次去过奔驰的专卖店,但买下来的决心却一次次动摇。一年365天史晓燕都在工作, 从来没有休息,即便在度假期间也一样在不停地工作。这两年来她才开始选择买车作为对自己工作的奖赏。 史晓燕坦言,自己是一个脾气急躁、喜欢直来直去、刀子砍过来还要往上冲的人。在她看来,竞争是一种鞭策,她喜 欢商场的挑战。而她的强势和追求完美也体现在她对员工的严厉要求上。驰骋商海多年的史晓燕深深体会到,与同行、顾客、 员工、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仅靠训斥和金钱是没有用的。 商场上的强势和铁血并不是史晓燕生活的全部,每当面对她的三个聪慧、出色的孩子时,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关爱便会 毫无保留地绽放。 邓龙:成为“美国传奇” 美国华商会会长、美国龙胜行集团暨中国城超市集团总裁邓龙,37岁,世界最年轻的成功人士之一。在这光环的背 后,邓龙的奋斗历程更是一个传奇。 1984年,16岁的邓龙从福建永安美术专科学校商业广告专业毕业后,来到三明市工艺美术公司旅游产品供应部 工作。1985年,正是全国掀起“下海”狂潮的时候,他瞅准了工艺品的商机,毅然停薪留职,在三明市开了全市第一家旅 游工艺品精品店。灵敏的商业嗅觉让邓龙成了三明市最年轻的万元户。 20世纪90年代初,邓龙只身来到美国。1994年底,善于捕捉商业气息的邓龙,往美国出口中国的福建香菇, 创办“龙胜行”。随后历经5年的苦心经营,“龙胜行”发展成美国东部屈指可数的以进口中国食品为主要业务的大型食品公 司之一。 现在,邓龙身兼多个董事长、总裁的职务,并且获“2005亚太最具创造力之华商领袖”的称号。 袁亚非:化身“IT巨子” 袁亚非,IT业的巨子,他提出来的IT连锁“WDM”模式被誉为IT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创办的IT营销模式 多次被评为“中国IT零售商第一强”、“中国IT专业卖场第一强”。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位IT界巨头竟然是一位当年的“ 下海弄潮儿”。 “下海”前的袁亚非是雨花台区审计局的一名公务员。1993年,不满30岁的他退掉了单位的房子和分配给他的 玉河摩托车,成为雨花台区停薪留职第一人,从此踏入商海。 1993年8月份,袁亚非开始接触电脑行业,因为没太多钱,他由1/2的摊位做起,到1996年时,他管理的 公司已具有2个亿的资产,成为江苏IT三强之一。 从“最臭”的商铺到现在,袁亚非的公司已经率先将连锁经营思想引入中国IT业。截止到2003年,他公司的销 售收入突破了25亿元,荣膺中国IT零售排行榜的首位。 张志忠:成就“销猪大王” 张志忠是个一意孤行的人。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今日第一个跨省售猪的“销猪大户”。 1992年,张志忠从山西长治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伯方煤矿工作,负责营销,一干就是七年。1999年时,父亲 张大眼卖猪不顺,家里圈养的十几头肥猪卖不出去。张志忠开始琢磨:可否利用自己的朋友圈把养猪业做大?这个想法越来越 成熟,也促使他做出一个决定:停薪留职去卖猪。 起初全家没有一个赞同的,母亲曾经含着眼泪劝他不要当“猪贩子”。不过一意孤行的张志忠为了帮助家里,背着家 里人到矿上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义无反顾地下海售猪。 随后的第一把生意全数砸在了手里,但张志忠并没有放弃,不甘失败的他回家后开始扩宽思路,改良猪品种,科学管 理,逐渐扩大规模,最后成为全省第一个跨省销猪大户。 然而,在那个躁动的年代,人们无法预见到若干年后自己可能要面对的问题。顾伯良也一样,他没料到自己61岁却 陷入无处可退休的尴尬。相对滕敏、杨永利等人,张绮或许又是幸运的,因为她不用面对停薪留职带来的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