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扶沟为维护县城形象封杀草苫子市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6:48 河南商报
河南扶沟为维护县城形象封杀草苫子市场(图)

昔日繁华的市场,如今一片冷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南扶沟为维护县城形象封杀草苫子市场(图)

全天守候的执法人员


河南扶沟为维护县城形象封杀草苫子市场(图)

被扒掉房子的草苫生产者


  为了县城形象,毁掉一个年盈利数百万的大市场

  [核心提示]

  5年前,扶沟县城郊乡李堂村村民因编织、贩卖草苫子致富,被该乡树为典型。该县县委机关报《今日扶沟》也曾用第4版3/4的版面,对首吃螃蟹的村民李顺来进行了报道。稻草
变“黄金”,草苫子市场也就变成了当地群众口中致富的“黄金”市场。

  5年后的今天,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并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草苫子市场,却因“影响县城形象”,遭当地政府全面封杀,面临夭折。眼看今年草苫子的销售旺季即将过去,村民们欲哭无泪。

  -王向前文/图

  [语录]

  “扶沟县很穷,为了县城形象的大局,为了发展经济,让外地人路过时对扶沟有个好印象,只能如此。”

  ——城郊乡党委秘书杨邵勇

  “我不知道我们生产草苫子到底影响了扶沟什么形象。”

  ——李堂村草苫子生产者侯昌

  事件:市场旺季遭“封杀”

  出许昌,过鄢陵,在距扶沟县城2公里左右的311国道两旁,便是李堂行政村。靠编织草苫子,这里的村民大都盖起了楼房。

  往年的这个季节,这里都会是一片繁忙景象,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加班加点地编织草苫子,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货车也会陆陆续续到这里拉货。

  然而,在今年的草苫子生产和销售的黄金季节,李堂村却分外冷清:311国道两旁不见了转动的机器,前来拉货的车辆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陌生人,和标有交警字样的摩托车。知情人说,那是城管和交警部门的人。

  见记者来到村里,包括向本报反映情况的侯昌在内的所有草苫子生产者都围了上来。“现在乡里不让我们生产了,每天都派出大量人员在我们村严守,他们除了管制我们生产、销售草苫子外,什么都不干,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天了。”侯昌指着监视他们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说。

  在侯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致富典型李顺来家,他家也早已停止了生产,编织机器被搬进了屋内,门口有一堆灰烬。按照李的说法,灰烬是“乡政府的人把他门口没有来得及运走的稻草点烧后留下的”。“我有三四台机器,不让我生产给我造成了很大损失。”李顺来满脸愁容,站在楼房门口并不想说太多的话。

  国道边还有一户人家,情况更糟糕,女主人指着地上的木梁哭着说,为了利用交通便利的国道,她家在路旁搭了便房生产,乡政府的执法人员不仅把她家堆放在门口的稻草运到河沟里点燃,还强行拆除了他们的房子。记者现场看到,搭房的木头散落了一地。

  “不让生产罢了,已经编织成的草苫子也不让运走,见有车来拉货,就把人家撵走。”提起这一点,侯昌更是气愤不已。

  问起不让生产的原因,村民们争相说,执法人员告诉他们“城郊乡李堂村距离县城近,沿着国道生产草苫子影响了县城的形象。”

  “我不知道我们生产草苫子到底影响了扶沟什么形象。”侯昌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吆喝说,草苫子都生产10年左右了,富裕了一方百姓,形成了市场,即使草苫子堆在国道两边不好看,那政府也得在生产前提前打招呼,引导市场转移啊,而不该突然派出几十个人天天盯在路边,封杀我们的生产!

  群众:损失将会很大

  10年前,自李堂村出现第一台草苫编织机起,每到秋冬交替时节,背依水稻产区的该村,借助便利的国道,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编织、销售稻草苫子为主的大市场。

  据最早搞稻草加工的李顺来介绍,10年前扶沟县推广大棚菜种植,他看到草苫子需求量大,就萌发了用稻草加工草苫子的念头。

  “没想到编织草苫子也能赚大钱,来拉货的车排队等待,我开始扩大规模,并在1998年成立了扶沟县大棚草苫购销信息中心。”李顺来指着自家的三层楼房说,这就是通过编织草苫子实现的。

  据村民介绍,用稻草加工草苫子是季节性活,在一年中黄金季节只有秋冬交替的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利润丰厚,一台机器一户人家一个季节轻轻松松能赚钱两三万元,真正让廉价的稻草变成了“黄金”。

  在李顺来的带领下,李堂村草苫子加工业迅速发展,到目前已有三四十户都在从事这个行业,这里已形成了一个大市场,产品远销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十几个省份,全村年盈利几百万元。

  为此,2002年1月1日,中共扶沟县委机关报《今日扶沟》在第4版以3/4的版面以《他把稻草变成黄金》为题对李顺来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在文末写着“李顺来,愿你今后的路子越走越顺,财源滚滚八方来。”李堂村的经验也被树为典型,在该乡加以推广。

  根据草苫市场历年的收入情况来看,此次市场被查封群众的损失将会很大。

  政府:治理是为招商

  乡里的典型项目为什么会遭到封杀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正在该村执法的扶沟县城郊乡李副书记,但对方不愿说什么。三个小时后,在该县宣传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自称可以代表执行整治一方的城郊乡党委秘书杨邵勇,但没能见到县里其他的领导。

  问及草苫子整治原因,杨秘书说:“经过县城的311国道今年加宽后,成了扶沟的一条迎宾大道,穿过李堂村一段国道也成了迎宾大道的一部分。如果再让他们在路边生产草苫子,不但稻草和草苫子堆在路两旁不好看,弄得路面很脏,前来拉货的车也容易停在国道上,造成交通堵塞,发生危险。何况草苫子只要经过国道看不到,其他地方生产不管。”但是,记者了解到,真正的市场就位于311国道两边。

  “扶沟县很穷,为了县城形象的大局,为了发展经济,让外地人路过时对扶沟有个好印象,只能如此。”杨秘书希望记者能体谅他们的工作。

  据杨秘书介绍,前一段时间县文明办召开了一次会议,要求各部门配合进行城市卫生工作,城郊乡所做的工作是其中的一部分。

  扶沟县宣传部李富军科长也介绍说,为了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这两年扶沟县明显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项目要在扶沟落户,必须先有好的环境,于是也就加大了县城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治理草苫子生产是其中之一。

  “即使在路边生产草苫子影响了形象,作为一个已经形成市场的富民工程,政府也得提前引导其转移啊。”记者反问说。杨秘书承认这是他们工作的失误,说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并打算开辟一块地皮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草苫子的销售黄金时间只剩十几天了,声称要引导市场转移的乡政府并没有任何举动,也没有下发文件方面的东西。看来李顺来等村民的路想走得顺是比较难了。

  投资商:软环境更重要

  为了呈现一个漂亮的国道,扶沟县城郊乡居然要封杀推广过的富民工程,这到底能否给县城增光、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呢?作为在河南落户的一家外地企业,河北新奥燃气集团一分公司老总夏茂安说:“一个地方要想吸引企业,核心在于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其中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夏总举例说,他们公司总部决定在哪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时,首先看重的是当地政府能否提供完善的服务,能否整顿好市场建设,而不是景观好看,“一个地方政府只会破坏市场而不会引导市场,在那里投资风险是很大的。”

  河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庞洪涛教授也认为,地方的软环境胜过硬环境。“地方政府官员重视吸引投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一个地方单纯为了大项目而看不上其他合法的小项目,那是很可笑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