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虹“三人团”空降美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0:59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兵贵神速”,长虹掌门人赵勇显然深谙此道。本报记者昨天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来自长虹的三名高管已经空降美菱,并于昨天下午在美菱中层以上干部会上首次集体亮相。今天上午,省及合肥市领导将会见专程来肥的长虹高层,四川长虹和美菱集团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管“空降”

  11月6日,长虹与格林柯尔签署协议,以不超过1.45亿元的价格购得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取代格林柯尔成为第一大股东,使一度悬而未决的美菱去向水落石出(本报曾作报道)。记者昨天了解到,长虹掌门人赵勇已亲临合肥,包括赵勇爱将王勇在内的三位长虹高管将充实美菱高级管理层。据透露,长虹确定原长虹华北区总经理、现任长虹电器(中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勇、长虹物资部部长李代江和长虹原高层管理人员叶鸿林等三人充实到美菱高管层。在昨天下午的见面会上,来自长虹的这三名高管被任命为美菱电器的常务副总裁和副总裁。

  自长虹重组美菱的消息传出后,曾有美菱的管理人员担心,长虹会像海信入主科龙后那样在美菱大规模“换血”。但据消息人士透露,长虹的做法与海信截然不同,“我们只派3个人去美菱,所有美菱高层全部留任。”据了解,赵勇此前曾明确提出,“长虹进入美菱,要向美菱学习,要将美菱成功的经验执行下去。”有消息称,美菱电器的董事长将由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担任,长虹方面将派三人进入美菱电器董事会,分别是赵勇、王勇和长虹空调公司总经理李进。

  在昨天下午新任命高管人员和美菱中层以上干部见面会上,长虹掌门赵勇称,美菱是中国家电业极具知名度的品牌,长虹此次与美菱握手“不是合并,更不是入主,而是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以共同提升双方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要保持骨干核心队伍的稳定。”美菱电器一位人士昨天下午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生产和经营仍在按部就班进行。11月10日上午,代理董事长王家章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了一个例会,要求现经营层把本职工作做好。14日上午,来自科龙的美菱营销总监王海岐还召集了正常例会。

  另据了解,美菱集团和四川长虹今天上午将在合肥签署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涉及长虹与美菱集团合作项目及在肥设立长虹工业园等多项内容。有关方面昨天未透露详细内容,但长虹新闻发言人、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表示,此前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过多次直至深夜的充分洽谈。

  品牌之痒

  美菱作为安徽第一家上市公司和最受公众关注的家电企业,其品牌在长虹入主后会否受到影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改变美菱的品牌并不合适。

  国内冰箱市场已经形成了海尔、海信、科龙、美菱等国产品牌和西门子、三星、LG、伊莱克斯等合资品牌两大阵营,而美菱冰箱的优势将对长虹在白色家电上起到互补作用。据美菱副总裁薛辉介绍,美菱在全国和安徽分别占有10%和50%的市场份额,今年更是在中高端市场增长了50%,明年还将继续加大中高端产品策略。美菱长虹握手后,长虹是否将借机推出长虹牌冰箱,有关专家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改变美菱的品牌并不合适。“按照目前的运作,长虹接手美菱后应该不会放弃‘美菱’这个品牌。”一家家电卖场的负责人认为,长虹现在只是接手格林柯尔对美菱的管理,还没有到品牌这一步,况且美菱品牌在冰箱市场中有着相当的知名度,这可能也是长虹以收购美菱的方式进军冰箱行业的意图———走一条品牌推广的捷径。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长虹还沿用美菱的品牌,那么国内冰箱行业格局照旧;但如果长虹换一种新玩法,“就可能会使竞争格局复杂化。不管怎么说,一系列的并购表明,家电行业已出现一种大的产业集团化、多元化的趋势,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品牌却越来越集中。”

  黑白合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长虹与美菱的结合其实是两厢情愿,各取所需。继海信入主科龙、长虹入主美菱后,以黑电、白电来划分家电品牌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以长虹、海尔为代表的“大家电”时代即将到来。一贯专注发展彩电业务的四川长虹的多元化发展,既给人资本运作的遐想,也昭示了国内家电企业未来的竞争态势。

  仅仅从长虹收购美菱的事件来看,这桩并购案并不会对国内冰箱生产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美菱电器年产冰箱能力为150万台左右,与海尔、科龙等企业年产800万台相比有明显差距,即使长虹注入资金来扩大美菱的生产规模,冰箱市场的现有格局短期内也不会被颠覆。但从更广的视野来看,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态势将因此次并购而变得异常清晰。业内人士指出,其实中国家电业“黑电整合”的架式早已拉开,中国家电行业资源将向强势企业集中,长虹、海尔、TCL、海信等家电企业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不断扩张,即在每一个强势的家电品牌之下,汇集彩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多条生产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家电行业将在这四家企业领导下,展开新一轮行业性重组和洗牌。本报记者 杨宇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