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公车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2:08 京华时报

  新闻厅局级干部可能取消专车

  据报道,在重庆参加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的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日前表示,目前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辨析公车改革要走出“福利误区”

  从根本上说,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公车配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问题。

  本来,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厅级以下干部不可能有专车。公用专车是只有相当高级别的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不是厅局级及以下干部可以领取的“福利”。“待遇”与“福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待遇”只供少数人专享,“福利”则人人有份,未经合法程序,将少数人的“待遇”扩大到多数人的“福利”,其合法性大成问题。

  按说公车作为办理公务的工具,只与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及其公务交通消费的多少有关,而与公务员的职务高低无关,最科学而公正的补助办法,就是按公务员的公务交通消费实报实销。如果按照级别高低发放交通补助,局长每月的3000元可能只需要花一小半,另一大半相当于给他涨了工资,普通科员如果要经常外出公干,300元车补可能远远不够,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工资予以弥补。这样的改革,其正当性也是大成问题的。

  公车改革不但是一个涉及许多人既得利益的敏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这项改革需要拿出勇气和智慧,广泛吸收群众参与,积极筹措,大胆推进。但无论有多么艰难,公车改革也无法回避现存的“福利误区”,只有走出“福利误区”,公车改革才算实践了“改革”的真义。

  摘编自《齐鲁晚报》11月10日文/潘多拉

  呼吁公车改革不能让民众当看客

  近日,公车改革的新闻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我想,一位网友的话基本可以代表大致的民意:“举双手赞成,但期望不大。”显然,民众对公车改革没信心,主要是因为公车改革难度太大。

  公车改革为何难以取得实效,我想一方面是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够坚决,不够详细,对困难考虑不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车改革完全取决于政府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觉规范,缺少了民众的监督。因此,此次的公车改革,应把民众参与监督作为重要的环节加以完善。

  一是让民众参与制度建设。公车改革,说到底还是公共财政的使用问题,它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自然要听取民意,这样才能设计出让民众满意的制度规范。

  二是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让公车使用情况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目前,某个部门购买了多少公车,购买的是什么样的车,这些车的运营成本是多少,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普通百姓所难以掌握的。没有这些信息的公开,根本谈不上民众的有力监督,也就更容易出现暗箱操作。

  三是要保证日常监督的有效性。公车改革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公车私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地方都为公车贴上了“公务车标识”。但是,能区别公务车只是监督的第一步,向谁投诉、如何处理则不为人所知,更何况,还要担心投诉后能否保证公正处理,处理的信息是否公开。只对车监督,而不能让当事者直接感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这样的监督自然难有效果。

  民众参与监督需要政府公开相应信息,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但更需要公民自我权利意识的回归。我们往往看到,面对一些官员乘坐的豪华轿车,很多人露出羡慕的表情,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羡慕这些官员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些豪华公车所带来的危害,忘了这是拿包括你我在内的纳税人的钱买来的。而这些钱,本可以用在修路上,用在建学校上,用在你我的看病问题上。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1月11日文/杨绍福

  纵论公车改革应在法定程序下进行

  公务用车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财政问题,这一改革如欲取得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效果,就需要在法治财政的框架内进行。

  上个世纪80年代公车数量急剧膨胀之后,出现了超编制配车、超标准配车、公车私用等现象,民众啧有烦言,政府几乎每年也要整顿一番。不过,反复整顿的事实就已经证明,只要机关拥有大量公车,而官员的权力不受监督,此类公车腐败就几乎不可避免。

  目前,有十几个省和四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改革的基本模式是取消公车,将公车福利货币化,公务员则领取交通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至于原有公车,有的地方予以拍卖,有的机关则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化运营。

  不过,这种货币化改革方案,在有些地方引起民众和舆论的巨大反弹。民众惊讶地发现,一个处级公务员每月的交通补贴,就相当于普通中等收入工薪阶层的月薪。在有些机关,这种改革也受到了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目前各地改革出现的进退失据,源于制度架构和法律程序的缺失。公务用车的一切花销皆出自财政。在现有的财政制度下,财政预算基本由政府控制,而公车福利的享受者,就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显然,这里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没有谁愿意削减自己的福利,公务员们也不例外。因而旨在削减公车福利的车改自然会陷入困境。通观各地改革实际,公务员们作出了两种反应:或者拖延改革;或者把公车改革变成一次变相的涨工资,且涨幅相当大。

  对于车改,首先人们需要问一个问题:公务员享有公车福利,是理所当然的吗?公务员们可能坚持这是公务必需的。即便如此,享受这一福利的法律程序,仍然是不能少的。也就是说,公务用车到底是否应当改革,应选择何种改革方案,公务员可领取多少补贴,理应由相应的人大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定。只有将这项改革放在法定的也是合理的制度框架内,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11月9日社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