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爆炸冲击波下的吉林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5:00 辽沈晚报

  冲击波下的吉林街头 4公里内难见完整玻璃,收玻璃的开始上街

  昨日,中石油吉林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的第二天。

  上午9时,松花江江南的城区,车来车往,人们按部就班,从街路上的行人与车辆看不出更多的异常。只不过,这天报摊上的报纸来得比平时晚,直到9点多,才有两份日报上
市,吉林市内自己的报纸仍旧没出现在市面上。

  与江南的相对平静比较,江北则一波三折。

  上午8时多,江北徐州路上,离爆炸地点4000米远的几栋楼前,聚集了一些住户,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13日爆炸后他们都没能回家,都是在江南或亲戚家住了一宿。他们抄着手,仰头看着自家窗户,在徐州路372号和374号楼,几乎没有谁家的玻璃是完整的,以至于昨天一早出现了收碎玻璃的。七八个阳台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有的已经只剩下窗框悬在外面,有的甚至连窗框都炸没了。

  而在这两幢楼对面的东方酒店受爆炸影响更为严重,窗帘在风中飘来飘去,因为窗户玻璃全没了。

  沿着徐州路向铁东方面走,随处能看见沿街的门或窗户用布帘或塑料布临时遮挡,13日吉林市的西北风二到三级。

  冲击波下的双苯厂区 爆炸车间夷为平地,对面车间掀顶、山墙坍塌

  在这场大爆炸下,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爆炸地点双苯厂。

  昨日10时之前,头一天封锁的区域已经全部解禁,从现场通行的车辆难以看出这里头一天曾发生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爆炸。集中着中石油吉林公司各个工厂的清源街,一时间有些堵塞,无论是从厂区向外来的,还是从外面向厂区进的。但到10时30分左右,清源街继爆炸后再次被封闭,所有车辆只能出不能进,警车和警察又出现在现场维持秩序。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爆炸及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政府再次实施了交通管制。这次交通管制直到下午才解除。中石油吉林公司的员工们纷纷从厂区内撤出,记者下午从机械厂的刘建宏处了解到,昨天一整天他们都没上班,“明天再看看情况吧。”

  在双苯厂记者看到了前日的爆炸现场,工作间已经炸断,只剥离出钢筋骨架,而且全部变形,似乎更像一个庞大的“变形金刚”,只不过失去当时的威猛,只剩下爆炸后极度扭曲的身材。就在爆炸车间对面,一些厂房已经看不到房顶了,西面的山墙已经全部坍塌,房子只剩下南北的两面墙,上空的电线上还挂着弯曲的零部件。

  昨日上午9时多,在爆炸现场,仍能闻到比较刺鼻的气味。

  “据说里面又有两个罐子着了,看那边的白色气体,又要求撤出来,你们也赶快走吧,别一会儿爆了。”中石油吉林公司包装材料厂的刘建民说。

  冲击波下的善后事宜 开始挨家挨户统计爆炸造成的损失

  记者昨日在北华大学的校区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经回到学校,有关部门预计,今天学校方面就有可能恢复正常教学。

  江北一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开始挨家挨户统计爆炸给所辖区居民造成的损失,然后,很快我们将展开一系列工作,像安装玻璃等。”

  昨日下午5时,记者在徐州路看到,一小部分居民已经将新玻璃安上,家里开始亮灯了。

  在吉化医院和铁东医院,记者发现,昨日医院人满为患,不仅是因为收治了爆炸伤员,而且伤者所在单位的领导陆续来慰问。

  同时,环保部门和自来水等部门一直持续地对江北地区的空气污染和水体进行监测,尽管有不准确消息说,有地区说暂不让喝自来水,但官方的消息是,到目前为止水体尚无问题。

  冲击波下的幸与不幸 距爆炸现场500米修车,早早收摊躲过了一劫

  张贵兰和爱人张学忠是距离爆炸的双苯厂不过500米的修车人。张贵兰两口子非常后怕说,“昨天家里有事,1点多就收摊了,刚到铁东的家,就听到爆炸声了。”“前后至少有六声,其中两声特别响,这两声就像天塌地陷一样,我们在铁东的房子当时甚至感觉晃一下。”“到阳台一看,就发现浓烟滚滚,先是黑烟,后是黄烟,呛人得很。”张学忠回忆。

  与张氏夫妇相比,13日骑车路过徐州路的一位妇女非常不幸。据现场的很多目击者说,从双苯厂爆炸飞出的一块大钢块恰好砸在她身上。

  在吉化医院记者看到了刚刚三十岁的栾娜,她也是这次爆炸中两名重伤者之一。昨日凌晨三点刚刚做完开颅手术的她仍处于昏迷状态,尚未脱离危险。刚从哈尔滨赶来的栾娜父母很伤心地说:“哪儿飞来的横祸呢,都没敢告诉她孩子,她女儿才八岁呀,昨天还问妈妈为什么不回来呢。”

  栾娜的爱人说,砸中栾娜的钢块有近两米长,和栾娜的病床一样长,半米宽,将栾娜的全身上下砸得遍体鳞伤,最严重的腹部伤和头部失血过多。记者在病房看到,栾娜的棉靴子咧开两道大口子,看得出被钢块刮破的痕迹。

  冲击波下的感动瞬间 “在这种时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共渡难关”

  面对这场突发事件时,吉林这座城市涌现出了一批感人事。根据当地电台报道,爆炸当天,现场的哥自动组成应急救护车,将受伤人员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在这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感人片断。

  铁东地区停水、停电,有一些馒头铺就打电话到电台,主动无偿为大家提供馒头和饮用水。还有一些洗浴中心,休闲中心和一些企业免费提供住宿饮用水。

  一些出租车免费接送学生到他们临时的安家场所。有一个出租车忙中出错,接了一个小学生,但不知道送到哪里,打电话到电台,希望得到小学生家人的帮助,那个的哥说:“孩子就知道哭,让我送她到哪里啊。我把她名字告诉你们,你们快点联系她家里人让他们给我打电话啊。”

  江南的杨女士在广播中听到北华大学的学生尚有多名无处可去时,立即打电话邀请学生到自己家来住,“我们家三口挤到一张床上无所谓,遇到这种事,我们都应当帮一把。”杨女士立刻做了一锅米饭,炒了一个菜,做了一锅牛肉柿子汤给学生们吃。

  一名的哥恰好在爆炸现场遇到一名临产的孕妇,的哥二话不说,立即送往医院,一点没耽搁,现在母子二人平安。吉林交通台一名主持人说:“在这种时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共渡难关。”

  冲击波下的发人深思 四年后为何会再次发生爆炸?

  熟悉情况的人们记忆犹新——就在同一个工厂,4年前还发生过一起爆炸。

  那是2001年10月8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酚车间发生爆炸火灾,附近储量达3.1万立方米的21个苯罐和氢罐受到严重威胁。消防官兵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在两名“敢死队员”6次冲进火海关阀断料后,终将大火扑灭。

  应当说,一场“11·13”爆炸,让吉林市甚至更大范围的人认识了一种有毒物质:苯。爆炸发生后上万人的大疏散不禁让人们思考:为什么要将那么集中的学校和居民住宅设到了偌大化工区的下风口呢?

  消息显示,当时疏散的人群多数为下风口的,主要考虑是怕苯泄露,其毒性会对下风口的人群造成伤害。

  记者在吉林市地图上看到,在江北化工区的东南方向至少有六座中小学及大学,“这么多的学校规划在如此大的化工区旁,似乎不妥。”一位专家称在接连两次大爆炸后,吉林市应该考虑把居住区和化工区剥离开来。

  一位职工说“早晚都会爆的”。他认为,现在的厂子管理有一定问题。以至于网上有人质疑为什么管线堵塞,为什么处理不当,难道工人不知道危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吉化两大公司设备大检修工作此前刚刚结束,其中截至10月5日17时,石化公司停车检修装置全部检修完毕交付工艺。以此作为标志,石化公司2005年集中动态检修工作胜利落下帷幕。据称,该次检修是石化公司生产装置连续运行39个月的首次大修,共包括59套装置及公用工程辅助系统的检修任务。

  但就在这次“胜利落下帷幕”的检修过后一个月,就发生了这次不幸的爆炸事故,不禁令人深思。

  本报特派吉林记者 吕兴琳 魏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