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众更需要“公开说”的真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5:11 舜网-济南时报

  □孙立忠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卸任,半个月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11月11日上午,张保庆以来者不拒、有问必答的姿态接受了专访。关于说真话问题,他说:“真话我是一直在说,不过以前我一般只是在教育部门内部说说,而没有在社会上公开说。如果这几年你们出席过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你们就知道我怎么看待教育形势,怎么看待扩招,怎么看待收费
,怎么看待乱收费,怎么看待资助困难学生。总之,我都讲了,反复讲,但社会上不知道。”(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张保庆以其在卸任前炮轰八省区不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高校搞乱收费等,而在公众面前树起了一个敢于说真话的高官的形象。如今看来,说真话是其一以贯之的风格,不过只是因为此前只是“在教育部门内部说说”,所以公众才不了解。

  当然,真话能在“内部说说”,且一直如此,就目前的中国官场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这足以让张保庆在教育系统内得到“敢说、敢做”的口碑。但显然,真话只是在“内部说说”,作用是有限的或者说是要打很多折扣的。

  “内部说说”的真话,传播范围只局限于某个小团体的内部。按照传播学的理论,“内部说说”的真话,只能算是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或少数人之间面对面地互通信息;而公开说的真话,则就变成了大众传播——由组织机构化的人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向众多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显然,只在少数人中间传播与在大众中间传播差别是极大的。

  对于在“内部”听到了真话的官员们而言,虽然知道有些话是真话,但其可能只是觉得无非听到了几话真话而已,没什么特别的,因其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对真话所反映的问题司空见惯或者没有切身感受,并不能因此真话而产生多大的震撼;甚至有的会因为利益关系而心生抵触,并不会对真话表示认同。于是真话往往就湮没无闻了。而公开说的真话,则大不一样,其会在社会上产生出强烈的共鸣,会得到公众的有力回应,会产生极大的传播效应,会产生舆论上的巨大压力。

  即以张保庆说的那些真话为例,其公开进行的那一阵炮轰,不是让那些落实政策不力的地方马上感受到了压力,并迅速行动起来了吗?而他在内部“反复讲”的真话,从“反复”中就可知道效果并不太理想,以至于成了老生常谈。

  公开说的真话,是言论自由的体现,能让痛感得到充分表达。而只有让痛感得到充分表达,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疗救,以减轻病痛。只是“内部说说”的真话,必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张保庆还这般感慨。政令不通与假话泛滥也不能说没有关系,如果真话都能公开说,动员公众对政令的执行进行监督,想必也会有助于解决政令不通问题吧。

  当然,官员公开说真话也是需要土壤的。天下有道则庶人议,同样的道理,天下有道则官员敢于公开说真话。如果连“内部说说”的真话都稀缺的话,那么又如何渴求公开说的真话呢?与张保庆同时卸任的还有多位高官,但舆论为何更关注他,人们为何对他表示出留恋之情,就是因为真话尤其是公开说的真话还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就需要为官员公开说真话提供一种制度上的保障。而要做到这一点,从理论上来讲也是不复杂的,那就是赋予公众决定官员升谪的权力。公众能决定官员的命运了,那他们还敢在公众面前说假话吗?还会弄些假话来取悦上级吗?

  什么时候官员们才会都公开说真话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