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不是落魄是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5:11 舜网-济南时报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卸任,半个月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11月11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意外得知张保庆这天出现在他办公室的消息,立马登门求见。张保庆以来者不拒、有问必答的姿态接受了此番独家专访,历时3小时53分钟。

  到年龄正常退休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免职的消息公布后,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反响强烈,您知道吗?

  张保庆(以下简称“张”):不知道。我的电脑玩得很不好,一般也不上网。直到11月7日上网看了看,才知道怎么回事。

  记:很多人猜测,您这次被免职与您前些日子公开点名批评8省区支持国家助学贷款不力有关?

  张:应该说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哥哥弟弟在外地,前几天也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我告诉他们没事儿。按照中央政策,高级干部到年龄退休是免职,犯错误是撤职。

  按年龄,去年6月我就该退了,因为有些事情还没完成,领导也想让我把国家助学贷款再推一把。原定今年年底退休,转到中华教育基金会去。这个基金会必须在年底前注册,如果等到年底退休,就会误事。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干脆提前退了。

  批评8省区不是个人决定

  记:有人说,当着那么多媒体的面公开点名批评8省区,是您精心策划的一场“告别演出”。我们注意到,开初讲话时,您并没有具体提哪8省区,后来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沈冰提问,您犹豫了一下才说出来的。可不可以认为,这次点名是被记者逼出来的?

  张:他们说我作秀,我都快要下台了,还作什么秀?!

  7月中旬的时候,周济部长就找我和财务司的同志商议,开学之前,助学贷款工作是不是还要讲一讲。经过教育部党组的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第一是要点名,第二是要出台惩罚性措施。原来是准备在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天点名,不过那天记者既然问了,也就先说出来了。公开点名是我点的,但不是我个人所决定的。

  真话一直在说

  记:您在公众眼里是一个敢说话的形象。说真话是您的一贯作风吗?

  张:真话我是一直在说,不过以前我一般只是在教育部门内部说说,而没有在社会上公开说。我这个人过去一般很少出面讲话,干事就是了。

  记:有人说你胆子很大,坚持说真话、不看领导脸色唯唯诺诺困难吗?

  张:因为我很自信。我对教育的问题都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我是很难骗的。

  有人说我胆子大,其实我是有选择的。看不准的事我不干。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到底。比如说筒子楼改造的事情,我不听学校汇报,一个楼一个楼地核实。

  我这个人的性格、脾气和作风是容易引起争议的,但我问心无愧。

  退休后继续为贫困生筹集资金

  记:看过您的诗集,最近10年来的诗中似乎总有一种淡淡的忧愁。有一句给人很深印象:“最坏无非芹与薯,不是落魄是国忧。”

  张:从我的成长经历来说,我个人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台阶,完全是靠党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记:您对退休生活有什么打算?基金会是个闲职吧?

  张:我的工作重点首先是中华教育基金会。我要把它做大,想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做点事情。我还是很担心教育。毕竟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但教育搞到今天,并不算搞好了。

  有时间要写小说

  记:业余生活呢?

  张:胡适说过,一个人一辈子总要有点爱好,要有一两件感兴趣的东西。诗和书法是我的爱好。我还构思好了3篇小说,有时间要写出来。我还喜欢打牌,不是桥牌,我讲究悠闲自在,所以打升级双抠。

  张保庆的几次落泪

  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总监、CCTV西部教育节目总编导于禾有这样的印象:“不只是助学贷款,保庆部长做事情总是带着感情在做。”

  在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筹备合办一个展现西部教育的节目期间,张保庆在教育部食堂请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吃饭。席间,于禾向张保庆介绍了西部的一些典型情况。

  他说到陕西有个代课教师,是当地惟一的高三毕业生。考大学那年,父亲病逝,耽误了高考,父亲惟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上大学。而当地当时正缺小学教师,村主任找到了他,恳求他好歹干上一年。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2年。在父亲3周年祭日那天,这位老师低着头来到父亲的坟前忏悔:对不起,我始终没有上大学。请您原谅我吧!为了村里的孩子,我确实不能走。如果我走了,他们就没人教了。说完这位老师一回头,看到全村的人都在父亲的坟前跪着:我们对不起你。

  听到这儿,张保庆哭着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对于禾说:我给你敬酒,你要把这个节目做下去。

  吉林省有个女教师每天趟过一条河给孩子们上课,条件特别艰苦。于禾把拍完的片子交给了张保庆。后来,张保庆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于禾:保庆部长在自己的房间看这个片子,看着看着又哭了。

  少年苦难磨砺一生性情

  部长原来是诗人

  手头有张保庆两本旧体诗集《抱清吟》,浓缩了张保庆的大半生,展现了他的经历、性格、才情和无限忧思。

  张保庆收入诗集的第一篇《冬夜独坐》是他1962年12月的作品,当时他还是一个在离家40多公里外县城高中读书的农村娃。

  诗贵真情。“十年学程汗湿路,三秋饥肠泪洗书,多病高堂煮命饭,白发慈尊送雪谷”(《思往》)、“纺线线长撑学业,筹资资短哭行空”(《母亲仙逝三周年祭》)。张保庆早年的数首诗歌如实记叙了因家贫求学的艰难。

  1962年深冬张保庆在县城读高中时,一夜大雪,回家的路断了,粮也断了。正当他为生活发愁时,满身皆雪的父亲突然闯入,专门为送白薯而来。他潸然泪下,立志一定要坚持完成学业。

  1963年冬,家境困至极点,张本人又患了高血压。体弱多病的老母,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和生活,在学校附近借了一间小屋,一边纺线,一边做饭。1964年秋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后,母亲为筹措路费,四处奔走,每每空手而归,多次向隅而泣。

  这些经历,能让我们理解他对贫困大学生所怀有的感情,知道他为什么把国家助学贷款的事情看得比天还要大。

  张保庆的诗集中屡屡出现这样的文字:“家境本清寒……直节持生死,忘机亦坦然。”(《五古·耳顺感怀》)。能让人们了解他“敢言”的内在支撑。

  张保庆直言抨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1997年2月写就的一首《偶观一群公仆晏宴》,描绘了酒桌上一群官员狂吃豪饮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愤慨之情:“醉眼哪识膏脂血,冷眼观之心生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