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成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8:49 东方网-文汇报

  程伟礼

  ●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发展的目标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展的内涵上,充分体现“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在发展的道路上,体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发展的动力上,体现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要求

  ●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特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如何理解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哲学层面重要的理论问题。

  哲学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角度,确实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观念的对待周围世界的理念和态度。德国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书中,表述了科学技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他认为,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目的理性活动”,而所谓“目的理性活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活动时,其指导原则不决定于情感或传统,而决定于理性。科学发展观就是理性地而不为情感所左右地回答发展的实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发展观历来就是一种世界观。譬如,黑格尔的发展观就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渐成论或预成论模式。在贝克“风险社会”发展观的视野中,发展就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现代化社会就是一种人为技术、制度制造和积累风险的社会。核风险、金融风险和生态风险的相继发作,使人们意识到风险紧跟着“进步”,就像影子跟着光一样,其实早已存在几百年的风险社会才进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间。在持有“第二现代化”发展观论者的心目中,整齐划一与多样性同时存在,但分化和多样性越来越主宰现代化,多样性在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第二现代化”的核心概念。由此可见,作为世界观的发展观是历史地与时俱进的。

  就发展理念的自身进化而言,当今世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即发展的本质就是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趋向,市场必须为人而设计,资源分配必须以人为中心。事实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性思想,而且丰富了这一思想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新高度和思想新境界。

  具体说来,在发展的目标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物质财富的增长到人的发展,一直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和分享改革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共同创造和谐与富裕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在发展的内涵上,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转变“增长等于发展”的陈旧观念,坚持把蛋糕做大、做优、切好,做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在发展的道路上,体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探索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模式,探索低投入、高产出、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动力上,体现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原始创新、二次创新,而且必须意识到改造落后技术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实践创新决定了理论创新和世界观创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上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成创新的理论层面,从实践层面上探讨,主要是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思维方式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转变。在当前改革攻坚阶段,我们所遇到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从收入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发展的具体规划部署入手,而且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端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真正实现发展动机与发展效果相统一的问题。

  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特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这就意味着从思想上我们必须与“野蛮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决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思想;从组织上我们必须破除“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性障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从作风上我们必须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倡导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从制度上我们必须创建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求真务实的干部,就没有求真务实的业绩”。只有认真扎实地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使这四方面的保障落到实处,我们才能摆脱那种口头上重视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干的还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怪圈,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