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8:59 桂龙新闻网

  正在南宁上演的大型音乐剧《阳朔西街》因其独创性已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而于今年三月,在北京启动的“大型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全球巡演”活动,更是掀起了今年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一股巨浪。

  从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到民间舞剧《刘三姐》,再到音乐剧《阳朔西街》,广西的文化产业化引起了全国各地对广西文化改革的关注。

  区直文化单位改革呈现良好态势

  广西的文化改革是从2002年起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文化厅党组在2002年提出了“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项突破,稳步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思路,并适时部署实施了广西图书馆、广西艺术学校、广西演出公司、广西电影公司等6个直属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

  2003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贯彻中组部、文化部《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契机,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了文化厅直属21个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工作。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市也积极借鉴区直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因地制宜地加紧推进本地、本部门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广西文化改革的整体氛围空前浓郁,呈现了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的良好态势。

  改革措施实施效果明显

  翻阅区文化厅近几年备存厚厚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字里行间深深地印着文化厅党组“出真招、出实招”的理念和决心:推行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由文化厅与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管理期限,量化指标,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

  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促进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统一制订聘用合同文本,人员聘用工作更趋规范。

  创新自治区直属剧团经费投入方式,推动政府投入由“养人”向鼓励“干事”转变。采取剧团经费与演出场次、营业性演出收入“双挂钩”的投入办法,设立演出效益奖励基金,推动剧团开拓市场、增加演出、提高效益。新办法实施后,有效地调动了剧团的演出积极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004年,直属8个剧团商业演出共938场,观众约170.5万人次,收入约707.77万元,其中,观众人数和演出收入与2003年同比增长86%和126%。

  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 机制创新效益显著

  自治区直属国有文化单位采取部分产权制度改革的多种灵活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向前发展。

  广西演出公司采用国有资产部分剥离的办法,引进广州市演出电影公司联合控股,吸纳民营资本和职工入股组建“广西红五星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手经营红五星电影超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广西电影公司牵头联合区内有实力的17家电影院,组成“广西新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股份制运作形式进入35条全国院线行列,按国际惯例实行票房分成和同期排片,成为西部省(区市)中率先成立院线的影业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又吸纳华纳万达电影城等优势电影院加盟,积极与中国电影集团、广东华影院线组成优势互补的“中华南方新干线”,实现更大的跨地域合作,票房收入实现了多年未见的较高增长,踏上了广西电影“二次创业”的新里程。

  广西艺术学校以自身品牌、资源和办学经验作为软资本入股。与深圳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办民办性质、专科层次的“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已于2004年秋季正式对外招生。

  自治区直属各剧团积极探索剧目创作演出的市场运作新模式。如广西歌舞剧院与深圳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广西漓江时代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进行音乐剧《阳朔西街》创作、生产和演出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前景看好。

  广西彩调剧团与北京维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剧《刘三姐》,今年5月、7月已分别赴北京、杭州进行商演,开局良好。广西话剧团进行了剧目股份制的探索,采用股份制创作生产话剧《雷雨》、《马兰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机制创新,广西文化实力正在逐步壮大。在经制度改革而运作的龙头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广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目前,广西全区文化部门正在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确保在“文化广西”建设中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根本的动力保障。有了动力保障,广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来源:广西日报选稿:见习编辑黄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