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人为本铸就和谐河北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09 河北日报

  "精彩明天"系列■结束篇■--憧憬科学发展"十一五"(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和谐河北建设”;“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让人们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崭新的理念,绘就崭新的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五年,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河北社会事业高歌猛进,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五年;是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更趋和谐的五年。

  第一次出现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进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

  从5000万元到七八亿元———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000年和目前我省每年用于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

  “十五”期间,我省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200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解决了一批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但也不可否认,同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相比,我省社会事业仍是一条“短腿”,欠账较多,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尚有距离。

  省发改委委托省社科院经济所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将更多地转向就业、环境、健康等社会问题。“我盼着将来孩子上学能少花点钱。”“我希望以后看病不再难。”“我希望农民也有文化娱乐场所。”对未来五年的社会事业,人们有许多殷切的期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省领导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议》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五大工程中,其中两大工程(社会进步工程、十大民心工程)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与之相应的是,在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体系中,将第一次出现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参与专项规划起草的有关人士说,“十一五”时期,应是我省社会事业大步前进的五年。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必将大幅提高,民生问题将进一步得到关注。而公共财政积累的进一步增加,也使政府能够拿出更多的钱用于社会建设。从投入方面看,公共财政将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广大居民必将获得更多实惠。

  有关人士指出,医疗、教育事业等人们关注的热点,“十一五”期间有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医疗卫生方面,我省业已启动的一批县乡医疗卫生建设国债项目,大部分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合作医疗目前仅有11个县(市)试点,今后将会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而且有可能全面推开。另有消息称,今后,我省各级政府原则上不再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将放在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上。教育事业方面,在扩大供给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基础教育,重点建设一批普通高中;而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最新精神,"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逐步做到全部免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越来越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省博物馆新馆、省体育中心、沧州市体育馆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实施,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更好的平台,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的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切实促进社会公平

  "没想到如今咱没了地,照样能养活自己!"前不久,邯郸县南程庄村70岁的失地农民赵步池高兴地领到自己和老伴每月各100元的养老金。他平时在村里做些零活,每月有300元收入。到了年底,还可以从村里领到每人1000元的福利金。老赵觉得,如今这生活也过得挺安稳。

  "十一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人像赵步池一样,感受到健全的社会保障带来的安康与踏实。

  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十五"期间,我省"两个确保"得到巩固,

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确立,5万多被征地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但人们也看到,全省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大量城镇集体、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以及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尚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照顾好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维护好社会公平,任重道远。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保障关系可接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省"十一五"社会保障确立了这样的目标。为此,我省将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账运行;改进养老金计发办法,完善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形成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参加基本的医疗保障。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建立起工伤救治补偿、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为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我省还将以城镇化进程较快、经济较好的地方为重点区域,以被征地农民、农村专业种养户、独生子女家庭、农村幼儿教师、农民工等有稳定收入人员为重点参保对象,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社会救助是体现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避免收入差距过大,是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创造活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社会局面的基本环节。据悉,我省将致力于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的机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产业聚集为切入点,带动农村人口战略转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我省将重点建设2至3所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各设区市要办好1所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级技工学校。

  提高各类人才福利待遇水平,打破人才流动中的户籍限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支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就必须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省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人才大省,但还不是人才强省。在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社会的活力;而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乏,又不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升级的步伐。

  省"十一五"人才规划项目起草负责人、省人事厅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冯志新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省人才工作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则侧重于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和提供公众服务。比如,我省将加快人才福利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福利待遇水平,打破人才流动中的户籍限制,还将建立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等。针对人才供求和区域分布失衡现象,我省将重点加大人才扶贫和人才支农力度。省和各设区市都要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边远和贫困地区吸引高素质适用人才,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调人才充实到这些地方的基层单位。各级政府还将设立农村人才支农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到农村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

  城市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省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这不但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运行质量,而且不利于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坚持把城市化摆在活跃全局的战略位置,实行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方针,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与此同时,考虑到仍有几千万人口继续生活在农村,我省将继续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将不再是农村居民遥远的梦想。本报记者史文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