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造节泛滥 地方发展陷入畸形"注意力经济"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0:00 桂龙新闻网

  王八节、板栗节、裤子节、猪王节、葵花节、双胞胎节……

  就连一个地方开始打渔了,也要搞一个开渔节。目前全国各地刮起了"造节风"。

  乱"节"渐欲迷人眼。不仅节日名目繁多,重复办节也是举不胜举。报载西部某省2003年县级以上的政府举办的节日有上百个,冠名为"螃蟹节"的就有5个。

  10月15日,广西首府南宁市拉开了第六届南宁国际旅游美食节的序幕。美食节6年已创6个吉尼斯纪录。10月15日上午,一条从洞庭湖捕获的长1.6米,重48公斤大鱼送到第六届美食节上,仅鱼头就有近30斤。现场被制作成的"剁椒鱼头",放在一个直径达1米的大瓷碟内,供客人品尝。

  你方唱罢我登场,东西南北办节忙。中国民俗学者蒋收获说,节日可以多,但是不可以滥,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氛围更不能被商业精神篡改。节日如果泛滥,快乐就会贬值。

  什么样的节日才是真正的节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办节日?人造节日泛滥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人造节泛滥地方发展陷入畸形"注意力经济"泥潭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场景。

  实质--这不是真正的节日

  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在国庆长假里,越来越多的人造节日正在上演,手机节、摩托车节、首饰节、服饰节,传统节日本身应该给人的"暖意、快乐"越来越淡。蒋收获说,节日本身的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正在被逐渐吞噬。

  在人造节日铺天盖地到来的今天,如何才能寻找到节日最本源的涵义?民俗学家指出,要从节日的"由头"、人们的参与性和节日的策划主体等方面来判断。

  传统节日的"由头"多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美丽的民间传说。蒋收获说,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才是传统节日延续至今的根本动力,屈原报国投江的传说让人们端午节里划龙舟、包粽子,热热闹闹过了千年。

  蒋收获说,现在的人造节日很难找到历史和文化的"由头",造出来的节日空洞、枯燥、雷同。

  尽管如此,也难不倒节日的举办者,找不到"由头"就创造"由头"。当地盛产板栗,就造板栗节;加工裤子,就造裤子节;李白短时间居住过,就造李白文化节……

  商家寻找节日"由头"更是煞费苦心,一款新手机上市了,就造手机节;某位明星为摩托车代言,就造摩托车节,商业噱头是他们造节的依据。

  中国民俗学者樊凯认为,挖空心思寻找造节的"由头"就已经给这样的节日敲响了"丧钟",无法流传是各种人造节日的主要特征,"真正的节日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

  樊凯说,人们的自发参与才是节日的生命力所在,那种充满热情、经久不衰的节日往往是民间自发参与的。

  现在各种人造节日虽然举办得热火朝天,但主动参与节日的人却很少。某城市的摩托车节现场,除了展示商家的产品外,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看货。

  蒋收获说,缺乏好的节日"由头",就很难找出节日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自然就少有人主动参与。没有广泛群众参与,这样节日怎会得以延续?

  "节日由谁来策划,是一个节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蒋收获说,传统的节日,策划主体往往在民间,"在春节、中秋、端午这样的节日里,没有人组织,人们自然知道该怎样去过。"

  而现在的人造节日,人们不是自发参与,而是有组织的,策划与组织的主体是政府和商家。在政府和商家不同利益诉求下,在"节日搭台,经济唱戏"过度崇拜中,缺乏象征与特质,脱离了群众与实际,这样的节日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人造节泛滥地方发展陷入畸形"注意力经济"泥潭

  南宁美食节一景。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选稿:见习编辑王香菊作者:王勉胡星

  本文共3页[1][2][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