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精英做客浙江在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0:07 浙江在线
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精英做客浙江在线(图)

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精英做客浙江在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访谈嘉宾:

  何加正:人民网总裁。

  孙永良: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新网总裁。

  陈彤:新浪网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

  闵大洪: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著名网络传播学者。

  何加正: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人民网也经常做直播,但是没有想到今天会坐到这里和大家聊天,非常高兴,谢谢!

  陈彤:各位网友大家好,很荣幸和浙江在线的网友有一个交流,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不要客气。

  孙永良:各位网友大家好!作客新闻在线,和大家一起座谈非常高兴。谢谢!

  闵大洪: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晚上又一次来到浙江在线非常高兴。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的昨天和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谢谢。

  互联网的昨天与今天

  主持人:非常欢迎四位嘉宾的到来,想先了解一下四位网民的网龄是多少,第一次触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何加正:第一次是94年的时候,当时对互联网真的是很少,我从媒体上看到了互联网,非常喜欢这个新鲜的东西,我就想办法上网,这样就上网了。当时还是拨号上网,很慢。

  陈彤:军线是不能上网的,我们家是军队大院,军线的电话既不能接国际长途也不能打国际长途,所以我们一直没有上网,我们比较早的知道互联网,但真正上网是97年的年初,我当时有一个同学开一家公司,他的公司可以上网,我可以通过他的电脑上网。当时我上网是因为以前我知道CN的网站非常有名,新闻很多,有些新闻是我们看不到的新闻。我上的第二个网站是新浪网,也是我的一个朋友介绍的。

  孙永良:我是95年在香港就上网了。当时我记得中国的网站很少,有东方网景之类的,现在这些网站已经没有了,没想到以后,我们社挑选人办网站的时候因为我上网的经验比较丰富,就选中了我,一干就干了七八年。

  闵大洪:我们国家是94年正式接触互联网的,不是我自己上网,95年完全向社会开放,在电信日那天为了推广互联网,在北京图书馆举行一个演示,当时有30多台就可以上网的计算机,那是我第一次到现场知道有互联网。但是我自己真的上网是97年初,当时一个深刻的感觉是当时的中文信息非常少。今天的网友大概没有人会说网上的信息少。

  主持人:刚才四位描述可以说是互联网的过去,你们觉得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过去和现在之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何加正:互联网的变化太多了,没有什么能像互联网一样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影响这么多的人,影响这么大,从无到有,速度极快。

  陈彤::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中国自己的网站都已经占据了优势,现在的中国网民对中文的依赖要远远大于对国外的互联网的依赖,比如说现在中国网民要用E-mail的话,可能是用新浪的E-mail或者是用网易的E-mail,主要用中国的服务,要看新闻的话,看新浪网的新闻或者是网易的新闻,通常会用QQ这个即时通讯的工具,个别人用MSN,包括搜索97年用的是雅虎的,现在用百度,等等。

  孙永良:应该说中国互联网到今天已经有了十年的发展,十年当中刚刚何总讲了是从无到有,互联网的变化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单是我们的行为,包括我们的思想意识,而且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会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民主,也包括一些政治体制的变化,都有可能从互联网开始引起,我是这样理解的。

  闵大洪:我补充一下,现在互联网已经是真正深入了国人的心中,融入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当中,喜欢之后完全不可以再离开它,如果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传媒手段保持一种,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位就是能够上网的计算机。包括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人际交往,所有这些东西在各个方面起到的作用都非常大,包括刚刚像孙总说的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建设,所有这些大的方面,包括电子政务这些方面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的网络媒体,实际上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是一个网络媒体这样一个概念,是全方位的。

  主持人:有网友问网络媒体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呢?

  闵大洪:从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做研究或者是做教学总是要下一个定义,其实这个定义也不一定是很确切,我的理解就是说互联网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它具有了传播新闻或者是信息的媒体的性质,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把它称为互联网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但是互联网的功能非常强大,所能做的远远大于媒体的这些东西,如果从另外的角度说,刚刚网友提到的网络电台、网络电视或者是新闻网站,所谓媒体一定是一个机构,一定是一些专业的人员在这里从事新闻或者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网络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传播出去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网站这种大的形式,确实每天都有专业的人员从事这个工作,产生的新的产品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人:博客的形式是不是也是一种传播的平台?陈彤:博客应该是一个以个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传递他的一些观察到的东西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博客都是小的信息和观点发布的一个平台,我同意这种看法。

  闵大洪:我补充一点就是说要称之为网络媒体当然还是应该说是一种大众传播,比如新闻网站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博客做的往往是个人信息,就是新闻网上的个人信息的节点,更多的是个人的表达等等,它的影响力是没有办法和这些大的网站相比的。

  何加正:我觉得博客或者还会有更多的新的形式的出现,它会带来一些传统的观念的变化,现在要准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我觉得还是为时早了一点,因为它本身确实具备了传播的功能,媒体好象也是在传播它的一些信息,这种信息也不是说限制,不像打电话,是在网上传播的,你要说它是一个媒体,就是将来媒体到底怎么定义?可能要闵教授他们出一个很大的课题,怎么样来面对现在的这种情况。我是想如果作为一种媒体,也许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定义,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还是要有一个特定、特指的,就是一个特定的含义,并不是说任何一种传播都是媒体,媒体要不要条件,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都是需要探讨的,在传统的意义上媒体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将来是否完全冲破了这一点,我觉得有待于研究。

  如何看待web2.0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

  主持人:web2.0这个技术性的概念最近议论得较多,请问嘉宾你们认为web2.0对网络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闵大洪:这个web2.0是从1.0发展起来的,不要把它割裂或者是对比起来看,它都是联系发展的,当然现在还有一些新的技术,也带来一些新的传播形态,像博客或者播客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应用等等,当然要关注这样一种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我觉得现在还是一些东西可能还是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尽管我们现在2005年有很多在我们国内就是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但是今后的这种发展我们觉得还是可以很多的大众传播、小众传播或者是分众传播互联网起到的作用都会体现出它的的每一种价值,也会产生它的效益,并不会因为现在有一些新的情况,显得今天的价值、或者是人们认为比较多,就否认1.0的价值,1.0的原先的表现形式和价值还是存在的。

  主持人:在各自的网站实践中有没有考虑过具体的应对策略?陈彤:坦率地说web2.0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些少许新技术的应用,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2.0和1.0没有什么区别,可能更主要的是大家扎扎实实做一些事情。

  何加正:我同意刚刚陈总说的意见,实际上有一种炒作概念在里面,实际上2.0或者是1.0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过程,互联网肯定要往前推进,老的应用、新的应用,老的技术、新的技术不断往前推。人民网的全国论坛,我们有很多的网友、嘉宾经常在里面写帖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建一个个人的网页,当然不是他自己做的,是我们帮他做的,只是现在就是交给他自己做的,就变成2.0了,也不是说有特别大的本质的区别,可能自己做会更随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的新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它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受到网友的欢迎,但是不要忘了有这样一个情况,我上次在网络传播杂志当中就提到,我说信息的传播、发布,无论哪一天它都会有一个中心和非中心之分,就是中心信息和分散的信息是相对的,不可能这个社会所有的信息都是由个体发出来的,总是有这种信息是中心发出来的,只要政府存在,机构存在,哪怕是协会存在,只要人类存在就会一种中心信息,这种信息是大众都会关心和产生影响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这种中心的信息,不可能说所有的信息都由个人发布了,所以中心要发布信息的是永远存在的。当然提供的博客是给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但是它不会取代中心的东西。

  孙永良: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博客个人信息的发布的出现正是体现了互联网的魅力所在,这种出现也预示了社会传播的形态更趋向多元化,个人发表的意见空间时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宽,这也是我们一些做媒体或者做网络媒体应该利用的信息的方式,确实把它运用到网络媒体上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阶段的形式。

  主持人:有没有很好的形式,虽然是一个概念,会不会为了迎合这个概念才在这个网站上进行一些实践。

  网络媒体的明天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有网友说:明年的新媒体发展会有几个大的动作,一个是3G手机的上市,网络电视的推广,三是网络电视的开播,四是更多的博客和波客的涌现,而3G手机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更是具有颠覆性,嘉宾们对这个观点是如何看待的?

  何加正:这个网友是很内行的。到现在为止,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有可能明年年底推出,因为2008年是奥运会,出来之后有一个2007年,至少有一年的试运行,所以估计2006年是推出3G的一个很好的时期,我个人估计明年3G应该可能推出。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人出来证实这件事。

  主持人:3G推出以后您觉得对传统信息会不会产生影响?

  何加正:我觉得会产生重大的影响,3G出来以后互联网上的一些功能,手机上来的功能基本上在这上面都能实现,这样它的很多的原来的传播方式,包括互联网本身的传播方式,包括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无线短信这一系列信息,它会融合到一起去,甚至在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新的传播和运用,这种传播和应用会带来什么重大的变化,也是很难预料的。这个网友还是很有研究的人。他的想法我是赞同的。

  孙永良:我觉得3G的出现对互联网有一个冲击,但是颠覆我觉得不是谈不上,因为从大众传播的形式来看,从报纸、广播、电视,包括现在的互联网手机一个一个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颠覆它以前的东西,只能对以前的形式发生一些改变冲击、所以3G的出现可能会对某种形式是有所冲击,但是说不定对传统媒体的改变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最终3G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会出现,但是其他的是并存的。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挑战,但是我们会利用新的技术形式,迅速地把它运用到我们的传播当中去。

  闵大洪:因为今天谈了很多的互联网,也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今天也是数字时代,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终端上传递这样的信息,所以不管3G手机还是其他的手段也好,就是移动终端可能在未来当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多,当然不仅仅是手机还有其他的很多语种和形式,所以这个具有移动性和随身贴身性,所以这些都会发挥它在未来当中的作用,而且功能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全面,所以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主持人:也有网友说五年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将失去原本的意义,就这个问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何加正:我觉得是不大可能的,就刚刚孙总说的,白天采访的时候我也说了这个问题,还是刚刚和3G一样的道理,冲击是有的,互联网对报纸也是有冲击,也可能冲击很大,但是冲击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报纸就消失了,这个是不可能的,他存在着是有理由,也是社会的需要,不可能替代。取代电视,我觉得也是不可能的,包括3G,3G是无线的、终端的,但是它和报纸是一样的,互联网没有取代报纸,手机将来也不可能取代电视,到了家里不可能拿着手机来看,肯定是坐在沙发上面对的是电视机。这是肯定的,没有颠覆的可能。

  孙永良:从理论上,互联网可以集中所有媒体的特点,理论上探讨是可以代替其他的,但是由于这种世界各地区,包括国内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性,所以从替代的这种现实的时间是多长,这个东西是很难预测的。

  陈彤:这事根本不会发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看法,比如说这个看法就像电视出现会取代广播一样,是不可能取代的,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很多人也经常收听广播,广播的优势是电视无法取代的,可以在干其他工作的时候听广播,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听广播,可以把广播播放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不影响我做其他事情,这个也是其他任何一个不可以替代的,互联网取代报纸也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如果说互联网取代电视也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上互联网和看电视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看电视躺在沙发上后倾15度看电视,可能你希望遥控器都是一个没有的东西,像上网是要在键盘上操作的。这个是不可取代的。

  主持人:有网友问各位嘉宾是怎么看待手机报纸的发展潜力的?

  闵大洪;:我现在还没有订阅,也没有做过一些非常具体、深入的了解,我很难描绘。但是接着刚刚的话题说,这样一种形式,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阅读的方式。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优势,也有自己劣势。

  何加正: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倒很希望手机报可以火起来,我们主要也是推手机报,但是我对它的的期望值不是很高,我们是抱着作为一种新的运用的想法,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最终它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现在很难说,据说浙江的手机报,我看到过,我觉得还不错,里面有些内容,还有服务型的功能,包括像

天气预报也是很全的,页面设计也是很漂亮的。这个如果做好了,订户很多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盈利点,它会是一个盈利点,但不是一个很大的盈利点。目前可能是不会像我们想象的普及得很快,因为他看报纸拿手机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手机上网,但是它看起来有时候在3G之前用起来还是有点限制。

  孙永良:手机报受到手机的限制,达不到报纸的效果,但是利用了手机的特点,符合了手机的特点,办得内容丰富多彩,也会有一定量的用户,但也只不过是拓展了手机的功能。

  网络媒体的工作是“无边无沿”的

  主持人:有网友说:网站的新闻和信息越多越好,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但相应地也提高了网站的成本,如何把握这个度?

  孙永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网站的特点一个是更快,一个是更多,网络给大家选择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中新网提出的理念是梳理新闻,因为我觉得每个人一天接收信息量的多少是有一定数的,也不可能接收那么多,我觉得每个人按惯常的记忆的话,每天能存载10条、20条,我倒不觉得是越多越好,我觉得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让大家看到今天发生的最主要的新闻为主。

  何加正: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当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者两种不同的思路都是存在的,刚刚孙总的角度来看是对的,就是说一个人每天要阅读的新闻、接收的信息量是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另外一种人会这样理解,就是说这个社会人是千差万别的,人是很多的,他需要这样一种信息量,他需要的是另外一种信息量,他认为提供更多的,让网民可以看到任何的新闻,比如说我们陈彤就是很全,就是我想知道的任何的新闻在他那里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是他的一个长处、特点,我觉得这个也不是说和孙总刚刚说的有矛盾,关键是看两者怎么定位,看网站怎么定位,怎么做,这个两者都可以做,作为新浪来说,它可能就是不在乎成本,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考虑钱,要进行一些抉择,如果这么大的网站如果信息量太少也不行,也撑不起来,所以我们是介于两者之间有这样一个情况。

  陈彤:海量和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是不矛盾的,的确刚刚孙总说的信息的需求是他需要,从整个的点击率统计每一个网民对信息的需求平均下来也就10条,但是每一个网民的10条和另外一个网民的10条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像新浪网实际上我们尽可能是给不同的需求准备不同的内容,作出尽可能不同的编排组合,这样才能满足尽可能多的网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数量的急剧上升并不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你不处理这么多处理3、4千条,成本没有那么多。

  主持人:有网友说:问三位老总,在自己主持媒体的工作中,最让自己感到困惑、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何加正:困难、困惑的事情多了,应该说办网站和做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有人也问过我,那天开会的时候江苏的那个宣传部长问我做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在哪里,我说最简单的区别就是传统媒体是有边有沿,互联网是没边没沿,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什么叫有边有沿呢,报纸16块版、24块版,32块版,就是怎么发挥创意把版面做好,但是总是有边的,广播是有时间段也是有边的,电视也是有时间段也是有边的,惟有互联网没有边没有沿,总是需要不断创新,一条新闻发上去是一条新闻是做,再把这条新闻变成一个丰富的专题也是做,加上读者的跟贴也是做,把这个放到论坛上大家讨论也是做,加音频也是做,加视频也是做,加十条也是做,没有一条是做完的,1百条也是这样,没有边,内容是这样,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也是这样,我觉得困惑就在这个地方,就是永远找不到它的边、沿在哪里?就要永远努力做。

  陈彤:我和何总有完全一样的感觉,网络媒体是一种无限性,其他媒体都是有限的,电视广播有一个节目长短的限制,再有什么想法、信息,半个小时的节目,也就差不多了,纸媒有版本的限制,同样一个实践一篇文章可以做,1百篇文章也可以做一个庞大的选题,911是几十个人报道这个事件,我们把三班倒变成两班倒,延长每一个工作组的工作时间,到那天下午我在想不知道这个911要持续到什么时间,如果每隔两天都要发生这样一个信息,我真的是担心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有一个要累垮。

  孙永良:干互联网很累,做这个工作永远都无尽头。以前做记者完成定额,完成任务,现在没有定额,没有任务了,所以说就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干到网民满意了,干到上级机构满意了,所以说互联网来说应该是“惊鹰”啊,受惊吓的鹰。

  主持人:有网友请问嘉宾,网络媒体的广告有哪些优势,今后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孙永良:我觉得互联网广告的前景是非常远大的,据广告业内人士谈,2005年的传统媒体的广告就有明显下降的势头,据分析是被互联网抢走了一部分,我也跟他们探讨过,互联网广告和传统广告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互联网的广告非常有针对性,特别是在一些专业的互联网,或者一些综合门户的互联网当中的专门频道,它的频道都是对着特有人群的,这一点对报纸的广告和电视的广告是做不到的,现在的广告商越来越注重这种个体目标的针对性特别强的广告,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广告媒体的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从这一点来讲,对我们互联网的媒体、企业信心大增,这一点从陈彤他们的报表就反映了这一点。

  陈彤:今年传统媒体广告不能完全归于互联网媒体,因为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广告、知名的广告转移到了户外、楼宇这些形式当中,再说一些就是其他广告不具备的有非常精确的可测量性,就是这一个广告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点击,可以精确到1,这是非常精确的,这个就是非常潜在的可预测性。

  何加正:我觉得传统媒体的广告的下降像前面刚刚他们说的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一个就是

房地产,因为传统媒体整个的房地产的广告占有的份额是很大的,比如北京报,北京报的广告主要来来自房地产,由于房地产的区域成熟,再一个房地产自身有一个困难,开始下降,还有一个
医疗广告
管制得严,这样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但是别不是说互联网对它没有影响,也是有影响的,有一部分广告转移到互联网上,我们感觉的是现在做广告比以前容易一些,现在人家认可互联网,这种现象我觉得还会继续下去。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嘉宾来到直播室,也非常感谢今天参与了我们的直播的网友,直播时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