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农转非后难享惠农政策 强烈要求非转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1:42 新华网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城镇化建设的健康方向。然而,记者前不久在西部一些地区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为了完成城镇化人口方面的指标,将大量农民的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但这些"新居民"既享受不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又享受不了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他们强烈要求"非"转"农"。

  还我农民身份

  "我找镇政府就是要讨一个说法:要么给我最低生活补助,要么就恢复我的农民身份。"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心县河西镇采访时,农民田彦成在镇政府大门口拦住记者,激动地说了这番话。

  是什么原因让田彦成如此激动和愤愤不平?

  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只有破解这一困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

  田彦成告诉记者说,2004年,在政府的宣传动员下,他一家5口转成了城镇户口。但户口虽然转了,他们的农民身份实际上却没有变。不仅享受不了对城镇居民的低保政策,而且也享受不了国家今年对贫困农民子女实行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在同心县,与田彦成有一样遭遇的农民不在少数。由于享受不到城镇居民应享有的相关政策,他们都强烈要求恢复农民身份。

  田彦成说,他家种有4亩田,今年大旱,夏收仅收了1600斤小麦,远远无法满足全家人的口粮。为了挣钱,他到武汉一家煤窑打工,谁知在井下发生意外事故,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受了一身伤,现正在家养伤。他爱人的腰椎间盘突出还未痊愈,又发现有肺病,现在无钱医治。3个孩子分别上小学5年级、4年级和学前班。如果按城镇人口的低保原则,他家应能拿到城镇低保金,但却没有得到。今年,在他们的积极争取下,两个孩子虽然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但由于户口的关系,他担心孩子们也许下学期就不能再享受这一政策了。

  同心石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占朝介绍说,全村524户2700多人,从2003年开始全部陆续转为城镇户口。土地均未收回,农民照样靠土地生活。为能否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问题,许多已转为城镇户口的农民找了县政府相关部门,县政府经过协调,今年让他们继续享受这一政策,农民的情绪才算稳定下来。他无奈地说:"户口转了就没人管了。"

  转户口只为完成小城镇建设指标

  河西镇副镇长金玉福告诉记者,2003年县里下了文件,为了增加城镇居民容量,要求把农民转为居民,但农民的原有待遇不变。当初是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转的,全镇转了5000多人。政府并没有承诺他们转为居民后可以享受城镇"低保"政策。

  金玉福说:"户口‘农转非’啥意义也没有,他们依然还是农民,而且对他们反而有害处,像今年孩子上学就受到了影响。现在许多农民提出要把身份转回来,但难度大,我们也没有办法。"

  同心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杨玉明向记者介绍说,全县小城镇建设2003年全面启动,其中城镇化人口是城镇建设的一个主要标准。因此,县里2003年出台文件,把许多农民转为城镇人口。但由于县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成效不大。农民"农转非"后,没有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全县现有7个小城镇,河西镇是其中之一。河西镇农民提出的要求,其他小城镇的农民也提出过。

  杨玉明说,目前全县32万人口中,城镇化人口已经达到29%。按照上级部门计划,"

十一五"期间

  稳步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主要举措。

  全县城镇化人口要达到35%。这虽然不是指令性计划,但还是要努力完成。

  破解困局在于消除体制障碍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稳步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主要举措。

  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必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城市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

  如果仅仅以城镇化人口这一指标来衡量城镇化水平,而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小城镇建设仅仅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各地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应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进城落户之后自愿放弃农村承包地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其他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让其真正由"农民"转为"居民"。尤其是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更要立足现实,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只重考核而不顾实际。

  党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对于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应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要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可喜的是,有关方面最近拟取消农业、非农户口界限,从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一些有条件的省、市也决定,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事业改革,彻底消除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决取消"农转非"限制,鼓励农民申办小城镇常住户口。坚决取消一切歧视外来流动人口的政策,保证他们在入学、参军、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

  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这已是共识。只有破解这一困局,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记者 周

芙蓉 朱国亮 姜雪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