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去百年文园找艺术灵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澄海隆都镇这座走出深闺的老宅,已开放成艺术院校学子的写生基地

  成伯完全没有想到,他六年前的一次偶然尝试,不但让沉寂多时的百年老宅变得越来越热闹,而且为当地开发旅游产业提出了新的思路。记者登门采访时,成伯正在清理房间、洗晒被褥。老人说:近期又将有一批中山大学的学生来这里搞创作,得好好准备一下。

  建筑精品

  被叫做陈伯的陈伟成是眼前这座老宅的主人,宅子名曰“文园”(一名“通奉第”),位于澄海隆都镇前美村。“文园”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共有23房5厅,是他的曾祖父陈慈政建造的,至今已有120年,岁数比“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还大了二三十年。

  “文园”的建筑工艺不比陈慈黉故居逊色,汕头市高级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卢嘉生认为“文园”建筑中西结合,且大胆融入东南亚建筑风格,无论装饰线条、花边还是窗透、门透,都可见西式符号和特点。整座“文园”小巧玲珑,空间层次丰富,人在其中不难感受到“潮”和“侨”的特有韵味。

  成伯告诉记者,由于家庭成分问题,解放后“文园”被村里分给12户贫农居住,直到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文园”才回到成伯手里。祖业失而复得,成伯越发爱护与珍惜,省吃俭用地集资将损坏、破旧的地方全面修葺。在他的照料下,小小文园慢慢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艺术摇篮

  成伯一直独守着这个寂静的院落,过着平淡的日子。直到六年前的一天,汕头一位画家的造访才打破了这座百年老宅的宁静。

  那天,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杨培江游完陈慈黉故居后拐进村里看看,一下子被“文园”吸引住,主动找成伯聊了起来,并希望能把“文园”作为美术院校学生的写生基地。刚开始,只想守着祖业的成伯顽固地不肯答应,后杨教授又带了学生来参观,真诚地劝了成伯几次,成伯终于答应试试看。

  从此,闲置多年的“文园”渐渐凸显价值,成伯也因而忙碌起来。汕头大学、汕头幼师、广州美院、美院附中等院校的师生接踵而来搞写生创作,最多一次来了62人,吃住两个礼拜,成伯一人忙得手忙脚乱。天热时学生说太闷热,成伯就购回电风扇;天寒了学生觉得冷,又添了被褥,数年间成伯投资了三万多元。“现在还没有收回这笔钱,只要大家满意,常来住就好,有没有赚钱都无所谓,反正已经赚回了热闹。”老人朴实的言语透露着他的善良与憨厚,远道而来的学生们也从老人这里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乡村旅社

  如今,文园不仅接待来自北京、广州、汕头等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有不少画家、摄影家慕名而来。画家杨培江更在文园找到了艺术灵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画室。不久前,汕头一些影视公司也看中这里作为电视剧的拍摄外景,成伯还应邀在剧中客串了一把群众演员呢。

  成伯将古朴的文园开放成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引来一拨拨各地客人,此举也引起当地有关部门对开发旅游产业的新思考。文园所在的前美村干部陈贤辉、陈作松在接受采访时说:前美村方圆近两平方公里,除了已经开发的陈慈黉故居远近闻名之外,其实还有一大批清末民初的建筑物“藏在深闺无人知”,这些老宅总建筑面积超过二万平方米,至少有1000个房间和50个客厅,大部分保存完好,完全可以开发成有特色的“乡村旅社”。

  本报记者王漫琪通讯员金利明摄影报道

  

去百年文园找艺术灵感

  图:文园吸引众多的眼光

  

去百年文园找艺术灵感

  图:“文园”夜色迷人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