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慈善社会”建设遇三难题:个人捐赠少缺乏志愿者组织发展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5:11 舜网-济南时报

  时报11月16日讯(记者 赵治国 陈璐)据统计,济南慈善总会成立八年来,共募集善款3788.5万元,救助特困家庭21332户。尽管善举规模很大,但有关专家今天仍尖锐地指出:济南的“慈善社会”尚未完全形成,三大难题仍是制约因素。

  个人主动捐赠热情不高

  在今天举行的济南慈善总会慈善理论研讨会上,济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灵芝教授表示,济南市慈善捐赠带有较强的单位和行政色彩,社会成员主动捐赠的较少。

  记者在经七路随机采访了部分路人,发现多数人认为捐款是单位、组织的行为,“一般自己不会想到捐款,就算捐也不了解捐到哪里”。另一部分市民则认为,捐款是有钱人的事,是“富裕”单位的事,自己并没有多余的闲钱,所以根本不会拿去捐款。

  一位姓张的老先生说:“以前,单位组织捐款救灾什么的,我都会积极参加,社会上一些孩子看不起病,我和老伴也都会捐助。但后来发现,需要捐助的人太多了,有的学生走上街头募捐,媒体上有各种扶贫帮困捐助,甚至有的企业、社区还专门为某一个人进行募捐,各式募捐名目越来越多,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了。”

  与记者随机采访所得到结果相似的是,在济南市慈善总会每年筹集的捐款中,个人捐款约占48%,企业捐助约为52%,但私营企业所占比例很小。

  另外在募捐资金中,个人主动捐赠所占比例较少,例如,2004年济南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物)1005.8万元,其中个人自愿捐款金额只有98109元。

  志愿者队伍相对缺乏

  据了解,目前济南市慈善总会办事人员较少,总会办公室只有15名工作人员,单靠他们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大量的、专业性的慈善项目和活动。济南慈善总会现在没有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平时参加志愿活动的多为大学生。

  济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张银不赞同仅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张银老师说,济南只有少数大学生做志愿者,这背离了慈善组织的志愿者特征。大学生志愿者并不是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没有专门的志愿工作者协会,他们只能在举行慈善活动中协调活动开展。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是比较业余的,而且他们流动性比较大,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培训,服务水平和层次相对比较低,影响到慈善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与会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目前济南缺乏相应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一定关系。对于志愿者个人的权利保护、福利、保险等法律、政策都不健全,志愿者没有相应的培训、深造机会,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还不完善。这些都会制约济南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社区慈善组织发展缓慢

  有专家提出,济南市慈善组织未能与社区建设、社区居民的需求有机结合,在社区层面上实施的救助行为,主要限于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社区向慈善组织提供救助对象。

  记者了解到,济南慈善总会成立八年来,在市、区、县层面上建立了10个慈善总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慈善网络还没有扩展到乡镇和村一级,现在只有平阴县于2004年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与会部分专家还提出,虽然济南市先后建立14处慈善超市,但由于慈善超市提供的只是一些产品,社区居民的其他社区服务需求并不能够满足,因此很难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许多专家认为,尽管济南市的慈善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慈善理念还偏弱,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慈善社会”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奉献爱心。

  99%中国企业没有捐助记录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仅有10万家曾经为慈善事业捐过款物,另外99%的企业则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表示,慈善事业是继工资、社会福利和保障之后的“第三次社会大分配”,占据社会财富较多的企业和个人应通过捐赠惠及需要帮助的人,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平衡发展。

  捐赠公民比美国少75%

  目前美国共有160万个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金达67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9%;非营利部门的雇员为1100万,占全美支薪雇员的7%。也就是说,约12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非营利部门就业。2003年美国人共捐赠了2410亿美元,人均善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而中国目前非营利组织只有28万个,善款只占GDP的0.05%。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中国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美国只有10%的捐款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的捐款来自民众。目前的差距是,我国有过捐赠行为的公民比美国少了7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