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盼望更多农民“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5:22 浙江日报

  张永贵

  昨天,本报刊登了《从这里出去闯天下》一文,读来令人振奋,给人启发。文章讲的是海盐县依托省内最大的境外就业服装培训基地,有组织地培训2000多名农民走出国门,回国后又有相当一部分踏上了再次创业之路。

  浙江农村人多地少,这一省情决定了农民走出去是一条必然的路径。走出去,包括到境外务工就业,也包括到其他一些土地较多的省份经营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民走出去最明显的效果是“脑袋富了,口袋鼓了”。用农民朋友的话来说是“一人外出,带富一方,改变一生”,是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一是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就业,利国利民;二是增加个人收入,发家致富,利已利家;三是增加见识,提高素质,利身利心;四是增加沟通,开阔视野,交流文化,利中利外。

  农民走出去,前景确实诱人。这一判断基于这样几个事实:总体上看,走出国门的农民一年能赚5万元,相当于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倍以上,通常3年一个周期;为回来创业打下基础,不少“海归农民”或办企业或成为外资企业白领;“走出去”作为一个平台,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现在,大家对农业“走出去”的意义已经形成了共识——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做大做强农业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改善市场供给,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走出去”,以前多为龙头企业和产品,常常“见物不见人”。可喜的是,如今,农民纷纷走出去,这既是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内在需要,也是努力形成“跳出浙江谋发展,面向全球拓市场”的开放型农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因为有更多普通农民的参与,农业“走出去”战略链条将更加完整。

  然而,时下农民走出去还处在“零打碎敲”阶段,组织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不少农民朋友不知也不敢走出国门。不知,是因为农民生活圈子相对狭窄,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较少;不敢,则是由于不少农民还有后顾之忧,或出国押金太高,或害怕上当受骗,或担心缺乏技能等等。让农民既知又敢,做到“有序”二字是关键,即让农民有组织、有培训、有规模走出去。农民外出就业市场的酝酿、培育、发展与成熟,需要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携手共进。略加铺陈:宣传与培训是一个核心话题。政府的宣传,可信度高,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让农民了解涉外政策法规,学会怎样保护自我;了解咨询业务渠道,提高识别判断能力。农民走出去,最大的“瓶颈”是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为民生计,为经济发展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计,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培训更多的农民走出去。

  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打消故土难离的恋家观,树立四海为家的进取观,打破温饱即安的满足观,树立永无止境的拼搏观,从而造成一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走出去闯天下的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