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将建立防御山洪灾害预警管理体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5:23 浙江日报 | |||||||||
本报宁波11月16日电(记者王国锋通讯员谢根能)防御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一直是我省防汛救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今天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我省将建立防灾减灾新模式:省防指在继续加强防汛指挥、暴雨山洪预警的同时,将把实施人员安全转移的主动权交给各地,并把撤离的路径、聚集地等方案细化到村到户,以逐步建立起防御山洪的预警管理体系。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这对各地因地、因时开展避险自救,提高全省科学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我省有3000多条小流域,多分布在丽水、衢州、金华等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居住人口众多。在今年袭击我省的5次台风中,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灾害伤亡总人数的9成。只有构建起一整套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才能在防汛救灾中占据主动。 建立高密度的降雨实时监测系统,是防御山地灾害的基础。我省已建1500个自动水文测报站,明年将再建800个。这样,全省陆域每50平方公里就将有一个雨量站,从而使各地山区小流域的实时降雨监测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为及时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我省已制定了山洪防御规划,各地确定了可能引发山洪及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如松阳县的临界雨量值为每小时30毫米、3小时50至60毫米,或当日累计80至90毫米。有关专家说,如果今后防汛救灾中发生类似情况,当地可按照预案下达转移命令,组织人员撤离。 “救灾体系要一竿子插到底。”省水利专家说,把人员转移预案细化到村到户到人、实施全民防汛救灾,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在松阳县谢春源水库下游的大岭根村,已成立了防洪信息组、抢险组、转移组、救济组等6个小组。在主要村道上,都贴有指示牌,山洪灾害危险区域、转移路线及避洪安全场所等一目了然。 据了解,省里将推广大岭根村的做法。明年汛前重点山区小流域要搞好试点,后年汛前要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