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教改之先到科研之巅”:访哈工大经济学教授彭瑞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9:41 黑龙江日报

  彭瑞玲:1932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现任黑龙江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理事长,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曾任黑龙江省政府中俄科技合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科研特殊津贴。

  为了采访彭瑞玲教授,记者数次联系有关人士,得到答复都是:“为一个课题,去
北京还没有回来。”近日,这位年已73岁、退休8年的老人带着从清华大学和自己的老师那里获得的关于亚麻开发问题的丰厚收获回到家中。

  这是一位走过曲折人生之路的奇异女性:她原本学理,却转而从文;不想从教,却在21岁时站到了讲台上;在60岁以前,她成为“教改之先”;在60岁以后,她又登上了“科研之巅”。她是北京人,为了事业在黑龙江度过了与共和国同龄的岁月,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1949年,17岁的彭瑞玲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企自动化专业读书,她的志向是学理工、搞科研。可是,由于“各大院校缺少马列主义教员”,1951年,已是党员的她被破例保送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政治经济学,钻研起《资本论》。两年后,21岁的她回到哈工大站到了讲台上,这一站就是几十年。教书育人,年轻的她很快冲到了队伍的前列———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社科部主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研究会主任的担子陆续落在她的肩上。她多次参与编写全国高校政治课教材。1986年,由彭瑞玲教授主编的《当代青年若干遗留问题新探》,被称为“使我省高校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有的放矢教书、生动活泼育人’的崭新局面”,该书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彭瑞玲一度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教改之先”。1987年10月,全国政治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彭瑞玲成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搞教学,她成为“教改之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她又逐渐登上了“科研之巅”,被业界誉为女能人。

  1991年,她创办黑龙江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1992年,彭瑞玲较早地提出《把对独联体的技术贸易摆在突出位置上》,《新华社内参》和专供部长级干部参阅的《动态清样》都进行了刊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彭瑞玲承接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课题《技术引进与技术外向化》,紧接着她又承接了“九五”重点课题《技术引进与农村经济振兴》和国家航天部重点课题《工业机器人发展战略》、国家科委重点课题《黑龙江流域国际经济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1995年,她又在有美、日、俄、韩等多国参加、于日本新潟召开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上代表中方作了基调报告。

  翻开彭教授书柜里近几年的获奖证书,但见自2000年以来,省及哈尔滨市的“优秀咨询建议奖”年年不落。今年初,彭教授的《将打造“亚麻名城”列入哈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又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的批示:“可考虑将亚麻开发列入规划”。

  由于多种原因,彭瑞玲在黑龙江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等岗位的担子仍不能卸任。如今已73岁的她仍然精神矍铄,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势。

  

从“教改之先到科研之巅”:访哈工大经济学教授彭瑞玲

  豁达平和的彭瑞玲教授。本报记者 蒋国红 摄

  

从“教改之先到科研之巅”:访哈工大经济学教授彭瑞玲

  1949彭瑞玲(前排中)去哈工大读预科前与同学合影。本报记者蒋国红翻拍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