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都说工艺美术“只有匠人少理论”,今且看艺术著作无钱出书难竹刻专著压箱十年难出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0:38 江南晚报

  本报讯记者莫雨报道就在不少人感慨无锡工艺美术界缺乏理论论著的同时,一部用十年心血写成的竹刻艺术专著《江南竹刻艺术研究》,却因缺乏出版经费,依旧是竹刻家乔锦洪的压箱之物。

  昨天,记者得知这一消息后专程赶到乔锦洪家中,了解了这位竹刻艺术家的诸般无奈。乔锦洪出身于竹刻世家,母亲是“近代少有的女竹刻家”、全国知名的竹刻艺人张契之
。从外祖父辈到女儿辈,乔锦洪一家四代全是搞竹刻的。然而到了女儿这一辈,乔锦洪夫妇终于觉得“要一个女孩家单靠竹刻作为生存的手段,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女儿乔瑜在从事竹刻艺术8年之后,改行到一家外企当了文员,眼下是一名幼儿英语教师。乔锦洪认为,目前无锡竹刻艺术已相当衰败,竹刻艺人也只剩4位。记者提起那部久久未能出版的竹刻专著,乔锦洪表示早已心灰意冷,不愿再提旧事。

  在再三请求下,乔锦洪说起了写书的前后经过。乔锦洪是1974年开始跟随母亲学竹刻的。1980年在常州竹刻家白世风的介绍下,结识了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先生,此后时有书信往来。当时王世襄就对他说:竹刻要刻好,首先要区别雅俗,要对它有所研究。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泥塑专家张炜农也对乔锦洪说,像他母亲一辈的老艺人只会刻,没有理论,对竹刻的渊源也不了解,是有局限的,竹刻要刻好首先要研究理论,要了解中国竹刻的传统。在两人的启迪下,乔锦洪着手收集竹刻史料,翻查了大量的明清笔记、地方志,并赴上海博物馆、图书馆查翻资料。在这期间,王世襄先生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与鼓励,还专门寄来自己整理的其舅、著名竹刻家金西野的书稿《刻竹小言》。这部书稿当时还没出版,王世襄寄上的还是油印本,后来王世襄据此写成了《竹刻艺术》一书。1984年,乔锦洪开始动手写书,直到1994年11月完成初稿,全书30万字,分艺术简史、竹刻家艺术传略、艺术特色、技法四部分,收录了200余位竹刻家的传略,全书还专门配有图版,包括100多幅家传的竹刻拓本。

  初稿完成后,上海书画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先后主动上门联系出版事宜,考虑到出版费用要3万多元,书稿未能付印。后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品田看过书稿后,大为赞赏,在《美术史论》这本学术界权威杂志上一次性刊出了乔锦洪3万字的《江南竹刻艺术简史》。后来,该书的美学章节也在无锡美学会主办的《东方美学》杂志上选登过。

  1998年,乔锦洪的爱人、竹刻家张英媛患上了癌症,治病期间花费了巨额医药费。2001年,张英媛不幸去世,这时乔家已几乎“全家瘫痪”了。经过了这次重大的打击,乔锦洪已不再对出书抱有任何希望,也很少向人提起他写的这本竹刻专著。他表示,尽管自己的书稿出版不了是一种遗憾,但工艺美术界缺少完整、系统的理论更是一种遗憾,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无锡的工艺美术,为无锡民间工艺留下更多的理论著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