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邢台石膏矿乱采滥挖井中有井 黑心矿主攫取暴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1:46 新华网

  新华网河北邢台11月17日电 (记者 王民 杨守勇) 在人们一般印象中,煤老板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然而,记者在邢台坍塌事故现场采访了解到,开石膏矿也是日进万金,矿老板的年收入都能达到百八十万元,这种高收入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

  据了解,石膏矿石主要用来烧制水泥。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水泥需求旺盛,石膏矿石的价格由前几年的每吨十几元上涨到现在的六七十元。开采石膏矿的主要成本
是人力、电和炸药,这几项成本加起来约为15元/吨。

  这里的矿工们告诉记者,石膏矿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天24小时三班倒,每班的矿工人数为5-14人,按每个矿工每班采10吨石膏矿计算,平均每个石膏矿的日产量最少也有200吨。因此,一个石膏矿一天毛收入为12000元,可以说是日进万金。

  同时,矿老板给矿工的工钱,按采一吨石膏矿计5元,且每月按时发放。每月至少1200元的稳定收入,吸引了重庆、湖北、河北以及本地的矿工拉家带口来此淘金。受利益驱使,矿老板都是带着侥幸开足马力生产,争夺有限的石膏资源。

  记者在事故废墟中捡到康立矿一份拟订好的《劳动合同》,其中对矿工提出了苛刻要求。如,矿工必须完成矿主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矿工每月必须出勤26天以上,做到有事请假,不得无故旷工,旷工一天罚款20元,连续3天开除本矿;每班出勤人数,主井不得少于12人,副井不得少于9人,否则扣本班20元;无特殊情况,私自解除劳动合同的矿工罚款500元。

  这种格式合同只是矿老板一厢情愿,合同的合法性也令人质疑,但矿工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些

霸王条款后面签字。

  新华网河北邢台11月17日电(记者王民)邢台石膏矿坍塌事故发生于11月6日,细心的人会发现,它距离2004年11月20日发生的邢台沙河铁矿

矿难正好350天,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悲剧再次上演,出现这种结果既是时间、性质上的巧合,也是审批、管理上的必然。

  邢台石膏矿坍塌事故:350天后悲剧重演

    在邢台石膏矿“11·6”事故发生的前一天,2005年11月5日,同样为邢台市所辖的沙河市“11·20”矿难处理结果正式公布,那场5家铁矿“火烧连营”式的灾难造成70个生命的消失。因这起矿难,有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包括国家机关干部在内的24人分别给予党政纪处分,其中邢台市两名副市长被行政记过。然而,沙河矿难周年祭日未到,悲剧再次上演。

  尽管人们对矿难已有些许麻木,但透过邢台县这起世间罕见的“连片塌方”灾难,不难发现,它和沙河市“11·20”矿难有着许多惊人的巧合,在审批、管理等方面,事故偶然中存在着如此之多的必然因素。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监察专员、邢台“11·6”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副组长陈茂生特别指出,这起石膏矿坍塌事故是继去年“11·20”沙河铁矿事故之后的第二起重大事故,说明邢台在非煤矿山整治中还存在薄弱环节。

  难怪有人说,矿业安全管理在许多地方“见了棺材都不掉泪”。将两次矿难对比,不难发现许多惊人的巧合:审批混乱,小矿扎堆,越层越界,乱采滥挖;证件不全,都处在停产整顿期间,但却都在违法生产;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远不达标,矿山企业管理失误等等,每次矿难后各地都会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查违法审批和非法生产,但一轮轮的“运动式”管理状态下,矿难还是一次次发生,生命还在一次次消失。

  沙河矿难后,邢台市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非煤矿山整顿治理,这次矿难也迅即下令非煤矿山停产整顿,但怎样切实提高整顿的效果,找准矿难症结,值得人们深思。

    邢台石膏矿坍塌事故:乱采滥挖“井中有井”

  新华网河北邢台11月17日电 (记者 王民) 在约1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数家石膏矿;在井下,几个石膏矿拼命争抢资源,超层越界开采严重,巷道打到了民房下;地下采空区早就形成,上面却建有楼房、宿舍。这是17日记者在邢台石膏矿坍塌事故现场了解到的情况。

  按规定,一个矿体原则上只允许一家开矿,但在这一平方多公里区域内,却分布着康立、太行、林旺等大大小小数家石膏矿,密度之高令人惊诧。"采矿权监督公示牌"显示,发生事故的康立矿法定允许开采面积仅0.0753平方公里,林旺也不过0.0861平方公里。据当地矿工反映,由于是采空区,国土部门2001年曾治理过一次,后来因为没出什么事就继续开采至今。

  矿山企业布局混乱,小矿扎堆,资源有限,于是他们就拼命争抢,乱采滥挖超层越界,造成矿矿相通,特别是出事的太行、康立、林旺"井中有井,井井相通"。据了解,事故中心塌陷区地处三个石膏矿的交接处,三矿疯狂拼命争抢,使地下保护立柱越挖越细,承受不了地面的压力,再加上石膏矿上方不是石灰岩顶板,而是流沙层,不同层巷道立柱不对称,导致受力不均衡,坍塌不断,井下情况又复杂多变,最终酿成大祸。

  专家认为,石膏矿最常见的是冒顶塌方,这一次发生地面大面积塌陷很少见。许多矿工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标准,运输矿石的巷道应为5米×5米的方型巷道,但实际上矿上都开到了8米×8米,甚至更宽;按要求每层巷道之间的立柱厚度应为20米,但各矿为增加产量,立柱最窄只有5米甚至打通了;按规定,上下两层巷道的顶板厚度应该为40米,但有的最薄只有1米,皮薄肚大,越往里越宽,为的是蒙蔽安检人员,多出矿。

  许多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带是采空区,近年来曾经发生过类似坍塌事故,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记者在现场看到,“由此往北是地下采空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由此往西300米内为2002年前形成的地下采空区,请车辆行人注意安全”、“前方采空区,注意安全”等警示牌随处可见。据下井抢救的救护队员介绍,他们在井下看到采空面积有三个篮球场大,高处达10米,井下巷道乱七八糟,有不少是盲道。尚汪庄村民霍小省说,康立矿的巷道都打到他家房根下四五十米的地方。村民董贵苏说,他家就在太行矿矿根上住着。有村民反映,晚上在炕上睡觉都能听到隆隆的放炮声。另外,采空区上面竟然建起了楼房和宿舍,不符合相关政策,但矿主们却为所欲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