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流行病学专家表示目前还不是流感大流行前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3:02 扬子晚报

  北京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16日在就公众关心的人间禽流感等问题接受专访时表示,尚未发现禽流感人传人的确切证据,更没有发现在人间的快速传播。目前还不是流感大流行的前夜,人类还有准备的时间。

  记者:我国内地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意味着什么?

  曾光:这证实了我国存在禽流感病毒由禽类传播人的现象。防治禽流感的紧迫性更突出了。各项准备应全面加速!

  记者:对家禽接种疫苗可减少人患禽流感的机会吗?

  曾光:防治禽流感是预防人间禽流感流行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家禽数目占亚洲的40%以上,由于实施了对家禽的免疫,近年来发生次数不到亚洲总次数的2%%。这说明我国的预防接种对禽类是有效的。在相似的生态条件下,东南亚各国频繁发生人间禽流感病例,而我国发现较少。

  记者:在现有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的情况下,人们是否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

  曾光:尽管现有疫苗不能预防由H5N1毒株引发的禽流感,但可以减少因感染流感而致的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仍推荐禽流感暴发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高暴露人员、老人、儿童或伴有慢性病的人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这样可以减少感染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机会,降低禽流感病毒株变异的概率。

  记者:目前,全世界正面临着禽流感的威胁。此时此刻,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是否会由此引发席卷全球的人类流感大流行。您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如何?

  曾光: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有四个前提:一是由于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二是人类普遍易感;三是疾病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四是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可以说,人类遭受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在不断加大: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全部条件的具备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警报。目前,国际社会对流感大流行的威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虽然已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但尚未发现禽流感人传人的确切证据,更没有发现在人间的快速传播。对流感病毒如何演变还需密切观察。目前还不是流感大流行的前夜。人类还有准备的时间,但需要争分夺秒地紧急行动起来!

  记者:人类应对流感大流行有哪些手段?

  曾光:人类有三种公共卫生措施应对流感大流行,即接种流感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Tamiflu ;一旦流行开始,采取隔离传染源、开窗通风等综合措施。

  记者:从理论上讲,如果疫苗对症的话,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做到预防为主当然是上上策。但众所周知,流感病毒在不停地变,有可能导致现在研究的疫苗与将来的病毒不对症,那么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研制?

  曾光:打个比喻,如果流感病毒为“矛”,则疫苗为“盾”。研制疫苗,就是同时对“矛”和“盾”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寻求“盾”对人的最大安全性和对“矛”的最大防御能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疫苗对症,则有备而无患;即使不完全对症,也使人类继续研究的能力和效率有所提高。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合作伙伴一起研制出了人用H5N1疫苗,并即将进入临床实验,以观其效。

  记者:“达菲”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但其生产能力有限,我们怎么办?

  曾光:在接触流感患者48小时内服用“达菲”,的确有预防或治疗效果。各国不得不备,中国更需准备。但国外已有“达菲”耐药性和副作用的报道,也难预测其对未来流感流行株是否有效如初。更麻烦的是,现有“达菲”的生产能力与全球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况且这“杯水”也已被某些发达国家订购一空。我很担心,一旦“达菲”成为发达国家富人家庭药箱的备用药,就很难再用于帮助流感流行的发展中国家控制疫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呼吁国际社会,紧急储备发展中国家急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也请罗氏公司淡化一下专利意识,授权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尽快生产“达菲”。中国要争取获得“达菲”的生产许可,但眼睛决不能只盯着这一种药,要尽快研发出更有效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药。传统中医药大有可为!

  记者:一旦流行开始,有必要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核心的综合措施吗?

  曾光:采取隔离传染源等综合措施的优点很多:不需投资,随时可用,立竿见影,从不失效,百试百灵。以隔离为例,即使只隔离50%%的流感患者,即可推迟流行高峰的到来,压低流行的高峰,减缓传播的速度,收到减少80%%以上病、死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防治赢得准备时间,以生产出更多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甚至还有可能把流行过程延长,巧妙地利用季节气候变化中断传播。白剑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