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知识分子过劳死制度异化是真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0:35 新桂网 | |||||||||
新桂网 在最近5年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3岁。据报道,在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据《北京晨报》11月17日报道)。
卡尔·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劳动创造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这是马克思对人的“异化”所作的生动描述。知识分子过劳死,何尝又不是一种人的“异化”?他们的科研成果或许是充满智慧、是美的,但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回到了“野蛮的劳动”,是多么的“愚钝和痴呆”。 提到过劳死,就不能不提到日本。如果说在日本,过劳死是国际竞争、企业生存竞争转嫁给劳动者的结果,是资本在人身上的具体异化。 那么,谁又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罪魁祸首呢?知识分子不断自我加压、健康意识淡薄,其实都是表面原因。在中国的高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和研究出特定数量的成果,往往与教师的基本待遇挂钩。于是,做学术、写论文,就像一场冲刺,必须在40岁前评上教授,必须在一年内发表多少多少篇论文,这一切,最后都促使知识分子进行永无尽头的科研、毫无节制的写作和丧失理智的思索。 若要说日本人是“经济动物”,那么,那些过劳死了、或者即将过劳死的和正在过劳的知识分子,他们则是“论文动物”、“科研动物”。 然而,更令人悲哀的是,现在的论文、科研质量每况愈下。他们过劳死了,却并没有“重于泰山”。 编辑:韦怡 作者:萧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