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乌龙庵,让我再看你最后一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4:37 扬子晚报

  本月初,常州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开发公司以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悄无声息地拿下了位于常州市区核心位置的古民居建筑群“乌龙庵”。这座古韵犹存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落有着百余年历史,曾经孕育了不少名家,留下了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其拍卖引起了不少热心市民、文物爱好者以及文物界的争议,但在两次拍卖后“命运已定”,这一“黄金地块”已经十拿九稳地落入了开发商的手中。

  或许在数天或数月后,这座曾经见证历史变迁的古民居建筑群将面临整体拆迁,乌龙庵将消失于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江南古城。今天,不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乌龙庵,再看一眼那几口古井,再看看那历久弥香的老建筑,再抚摸那古朴的雕栏画廊,再回味那段辉煌的历史,再感受它留给我们后人这最后的古色古香……

  乌龙庵是常州市区所剩不多、具有江南古韵的民居建筑群落之一。广义的乌龙庵地区,东到化龙巷,西到北大街,北到东横街,南至局前街。尽管位于闹市区,但这里却是粉墙黛瓦,曲径通幽,里面具有江南古韵的民居建筑庭院深深,鸟语花香,一条300多米长的金山石板路,虽然历经历史变迁,却还保存完好。

  乌龙庵得名于乾隆年间的一所庵堂,庵堂早已废弃,但遗址仍在。巷口一座融合了欧美建筑风格的三层楼建筑,是原大陆饭店旧址,建于民国时期。旁边还有一处小弄名西公廨,是清代武进县署官吏办事、住宿处,其它如费家弄、陆家弄、双贤里,善庆里、俞家弄、木桥头、大成弄,一条巷就有一段掌故,一条弄就是一段历史。

  ■古民居建筑群

  人们常把古建筑比作一个城市的“文脉”,乌龙庵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不少人将乌龙庵看做常州的文脉。

  记者再次探访乌龙庵,仿佛就走进了一段历史。曲折、蜿蜒的青石板小路,古色古香的雕栏画廊,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的古老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繁复精致的门窗、惟妙惟肖的瓦兽装饰……一点一滴都渗透着老房子的诗情画意。

  “这是常州最后一块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群了!”常州市文博协会一位老专家说,乌龙庵地区基本上以民国建筑为主,但仍有部分清代建筑存留。“如果按照历史价值来看,乌龙庵内建于民国时期的大陆饭店已达到省级文保单位的标准。

  ■孟氏藏书楼

  一入巷便是科学家孟宪民的藏书楼,孟宪民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锡矿工程处主任,新中国第一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院士之一,他的读书楼屹立在巷口,整个房屋都是木质结构,正面有5根碗口粗的杉木木柱一直通向房屋的顶层,每隔一米就是这样一根木柱,旧屋历经了百年的风吹雨打,虽有点残破,但书香气息仍在。

  房屋主体正面每隔一米就有一根树柱,树柱下面是水泥浇灌成的石墩防止木头腐烂,虽历经百年风吹雨打,这些树桩仍然坚如磐石。踩着古老而陈旧的木梯,发出特有的“咚咚”声。

  在三楼,记者看到一根根杉木组成“回”字形的横梁,使得房屋牢不可破。住在这幢房子50年之久的邱老太告诉记者,这些梁叫“钩梁”,根根钩联,紧密相扣。她还告诉记者,因为屋顶是木质结构,夏天不吸热气,冬天不吸冷气,住在这里冬暖夏凉,“虽然房子有点破,但我还是舍不得走”,74岁的邱老太谈到即将拆迁的乌龙庵时,颇有几许不舍。

  ■大陆饭店

  乌龙庵这座融合欧美建筑风格的老式建筑——大陆饭店,建于民国时期,抬眼望去,窗户上方都镶嵌着半圆型窗楣,经过岁月洗礼的老屋愈加显得古意盎然,每个细节都渗透着建筑上的精巧。

  推开铁皮包裹着的大门,置身于“大陆饭店”内,小院内宽敞开阔,当年顾客盈门的盛况似乎还历历在目,别致的栏杆,八边形的窗户,窗户上雕有鸟鹊、花卉、虫鱼等各种花纹和图案,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花纹和图案仍然栩栩如生,雕琢精细的窗窗框框令记者情不自禁地去触摸这些古人留下的印记。站在三楼俯视小院,店小二招呼声、酒客的猜拳行令声、文人雅士对酒当歌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

  住在大陆饭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住在这里近20年,感觉房子有些破旧,而且下雨天经常漏雨,地面积水严重,但还是有着不能割舍的情感。“即使我们搬走住进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我们还是忘不了它给我们的‘恩’!”

  ■积善堂

  要不是还存有雕花门楼以及“积善堂惜字会”的匾额,这一排房屋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这里之前是一个庵堂的后院,“乌龙庵”这个地名就得名于此。据说这个庵堂自乾隆年间就有,一直有尼姑在里面研习佛法,如今,庵堂早已废弃,菩萨早已不在,尼姑也过世了,只留着这几间遗址。

  昔日空旷的积善堂,如今被隔成了好多间,里面住着近十户人家。其中一户主人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之前“积善堂惜字会”的匾额是被石灰封起来的,一次晾衣服的时候,她拿竹竿在上面捅了一下,掉下来一块石灰,字便显现了出来。于是,陈女士的丈夫就用凿子把每个字都凿了出来。陈女士神秘地说:“在她搬来之前听说‘积善堂’是个尼姑庵,一直香火缭绕,里面阁楼里还住着一个才一米多一点点的矮尼姑,终日在里面念经拜佛。”

  ■古井

  这样一个古民居建筑群自然少不了古井,乌龙庵深处,分布着五六口井,有的在居民家中小院里,有的则是公共井。其中有的由于水质不好已经被封起来了,还有几口仍在使用中,其中一口古井井口石墩上扁宋体“驯泉”二字至今清晰可见。“这口水井是个泉眼,前不久我们想把它抽干清理一下,谁知用了两台水泵,抽了两三个小时也没抽干。这口井可谓养育了四面八方的居民,早在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马路对面的人家都过来打水喝。”66岁的陈老太指着“驯泉”对记者说。

  另外一口井的井口四周留下了十余道拇指粗的小沟,一个妇女还在井边洗衣服,“这井里的水冬暖夏凉,虽然有了自来水,但大伙还是喜欢用它淘米、洗衣服,水清着呢!”捧一把刚打上的井水,果然清凉甘彻,还有丝丝甜意。

  ■周家大院

  走进周家大院,当年大户人家的影子依稀可见,两层建筑,欧式风格,门上带有半圆型的门楣,窗户上还有三角形上框,别具韵味的建筑的美感让记者深深折服。记者细细地欣赏着这座百年古宅。福星高照、家室和平、宜兄宜弟……在这个古民居院落中,记者看到不少雕刻在房屋门楣或墙壁上的吉祥语,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张战斗肖蔚马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