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永济农民协会来了8位女大学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4:23 山西晚报

  

永济农民协会来了8位女大学生(图)

  科技中心的5位女大学生

  “每个月100块工资,100块零花钱。”对于有多少收入的提问,冯丽丽坦然回答。

  冯丽丽是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农学院2003届毕业生。毕业后,她先到一家油脂厂上了班,不久后,她却辞职来到了山西省永济市寨子村,投身永济市农民协会。与冯丽丽一样走进农民协会的,还有运城农学院的6名女大学生和西安财会学校的1名女大学生。最早来的已经工作生活了3年。

  好不容易跳出龙门,却又回到农村。200元的收入,却在奋斗中自得其乐。她们为什么选择了农村?农村的什么留住了她们?她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理想?11月10日,记者走近这8位女大学生。

  从永济县城到寨子村大约有20公里路程,一条柏油小路相连。

  中午,记者到达寨子村。路边,“永济市农民协会”的招牌赫然在目,这里就是8名女大学生的“家”。进得屋来,正有5名女大学生与一妇女谈论着什么。这名妇女就是郑冰,永济市农民协会的创办者、会长。

  郑冰的农民协会,覆盖寨子村周围35个村,会员达3000多人。协会下设6个科技中心及妇女协会、学习小组等多个机构。科技中心在经销农资的过程中,给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免费培训,这6个科技中心,就是由这些女大学生们负责的。

  村里来了8个女大学生

  最早回到寨子村的是张万侠,现在是科技中心的经理。记者来时,她正好有事出了门,直到下午才回来。

  面对记者提问,张万侠半开玩笑地说:“那时我傻,就回来了。”之后又一本正经地说:“我是冲着能为农民办实事才回来的。”

  郑冰是张万侠的小学老师,张万侠在运城农学院上学时,郑冰搞起了科技中心。每年假期,张万侠都到科技中心帮忙。一次,寨子村一位村民拿着800元钱到科技中心买化肥。郑冰根据实际情况,建议他买300元的就够了。但该村民认为施肥越多产量就会越高,坚持要买800元。最终,郑冰还是没卖给这位村民化肥。这件事让张万侠感触颇深:农民需要科技,何不到农村一展身手。2002年毕业后,张万侠打起行装来到寨子村。

  王淑敏来自运城市盐湖区农村,是张万侠运城农学院的校友,2003年,经张万侠介绍来到协会科技中心。王淑敏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感觉特别亲!”

  与王淑敏完全不同,冯丽丽原来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可父母却偏偏让她走上了现在这条路。2003年,冯丽丽毕业后,先到当地一家油脂厂上了班,月薪750元。但四年所学在这里却用不上,她觉得很郁闷。这时,校友张万侠给她打来了电话。是到科技中心学以致用,还是留在油脂厂混日子?2004春节放假期间,冯丽丽左思右想,难以抉择。

  2004年正月十六,冯丽丽第一次来到位于寨子村的永济市农民协会。张万侠一会儿查资料,一会儿看碟,正准备着当天晚上给农民培训的事。会长郑冰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势,像姐妹一样,冯丽丽决定留下来观察观察……几天之后,冯丽丽到油脂厂辞了职。

  直到2004年,除张万侠、王淑敏、冯丽丽外,还有景晓辉、段改丽、王锦霞、孟燕丽、宋洁陆续来到寨子村。8名女大学生,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小集体。

  一个人烧烂四口锅

  景晓辉领记者参观了她们的“厨房”:卧室与一个大棚相连,大棚的一角放着炉灶。景晓辉自豪地说,原来只会做简单的饭菜,现在复杂的也学会了。

  实际上,她们早上5点起床,又经销农资又解答农民疑问,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连吃饭都来不及,更别说做饭了。

  说到这里,冯丽丽扭头问景晓辉:“我烧烂的锅是4个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

  2004年3月的一天,王庄科技中心门前挤满了购买农资和咨询问题的农民,冯丽丽忙碌着。好不容易有一点儿空闲,她烧上水准备做饭,咨询的农民又来了。冯丽丽再次忙了起来,忙乱中她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跑到炉灶前一看,锅已经烧出了一个大洞!

  农忙时忙,农闲时,她们也闲不下来。自己学习,对农民进行培训。学什么呢?“学农业科技知识,学新农村未来如何发展。”回答完记者的提问,景晓辉马上反问:“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几个小女孩讨论农村如何发展太大了?”自己学完再对农民进行培训。每个周二、周五晚是培训时间,附近的农民就会陆续赶到科技中心,看碟———讨论———再看碟。这个时候,她们既是主持人、组织者也是讨论的积极参与者。中央今年一号文件下发后,她们组织农民就文件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农民要致富,既要依靠国家政策,还要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

  永济市市委书记在一次视察中看到农民在学习,便暗中吩咐宣传部对此进行调查。宣传部的调查结论是:农民协会的会员是在坚持学习!

  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要给他们农业科技知识,也要逐步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寨子村一位梁姓村民的家,原来是远近闻知的“

麻将窝”,现在他不仅戒掉了麻将,还把原来打麻将的
客厅
无偿让了出来,做了寨子村合伙企业的办公室。

  “咱家在那儿,有空就过来”

  生活总是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同伴们给记者讲起了张万侠哭鼻子的事。2003年,一位大叔到科技中心买一种高毒高残留农药,这种药国家早就禁止生产销售了。张万侠向大叔解释说:“我国已经加入世贸,我们要生产环保的食品……”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叔粗鲁地打断了:“什么世贸不世贸,能杀虫就行!”晚上总结工作时,张万侠哭了。

  景晓辉则讲了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去年6月,一位大叔到店里来说他家的

苹果树长了虫子,想配点药。景晓辉拿过大叔带来的苹果枝仔细观察了一番,“像是棉蚜虫,但苹果树一般不会长棉蚜!”经过进一步观察,景晓辉认定它就是棉蚜,并据此给大叔配了药。20多天后,这位大叔又来了,高兴地说:“上次那个虫子就是棉蚜,现在没了。咱家就在那儿,有空就过来,想吃就吃。”景晓辉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那种感觉,没的说了!”

  永济市农民协会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块制作精美的展板,四周是绿油油的田野,中间是整齐的楼房,上面写着“永济市寨子村十年规划示意图”。记者问及8个女大学生的未来,姑娘们指向了这块展板。她们说,她们要把寨子村的土地逐步进行整体规划,对土地进行精细化耕作、企业化管理,向土地要效益,生产真正的环保产品。现在,她们已经规划了1000亩示范园,明年要按精细化作业的方式进行耕作。通过示范园与其他土地收入的对比,逐步引导农民进入整体规划。景晓辉说:“到那时,我们的理想不是就实现了吗?我现在是越干越有劲,都忙得顾不上多想。”

  张万侠说:“农民富裕了,通过为农民服务,我们自然也就富裕了。农村发展了,我自己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本报记者叶恒文/图(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