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调整破解难题 省委九届七次全会代表畅谈解决发展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12:06 黑龙江日报

  国际歌响起,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庄严落幕。

  这是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必将对我省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省振兴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五年,全省将在规划建议的指引下,向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坚实迈进。

  审视前路,开辟“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新天,我省面临着诸多内外部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艰巨的深化企业改革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考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压力……围绕解决这些阻碍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与会代表心情急切,而又热血沸腾。前提———转变思想观念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思想准备;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

  “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靠生产要素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换来的高增长。按照中央‘十一五’规划着力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应由粗放型转变成节约型,从外延型变成内涵型,从速度数量型变成质量效益型。”

  “‘十一五’期间,我省国企改革攻坚任务仍将十分繁重。一个必要的手段是要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造,推进国有资本和其他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整合,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谈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战胜困难,代表们坦陈己见,知无不言。

  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胡祥鼎说:“城市较大的重工业比例和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难吸引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4年,我省资源精深加工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不到10%%,而发达地区却高达20%%。我省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精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政府规模过于庞大,必然会造成管理中权力失控、职能失调、行为失范的问题,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也司空见惯。其结果是政府形象受损和信任危机的普遍存在,因此改革势在必行。”黑龙江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希和说起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针见血。他建议说:“政府职能如果不加快转变,优化好的经济环境还会回潮和倒退。现在,有些政府职能部门个别不大不小的‘官’儿,根本不懂企业、不了解实际情况,却仍沿用计划经济方式和传统观念,到企业瞎指挥、乱管理。我们改革国有企业、发展非公经济都需要好的环境、完善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而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制度、协调一致,工作人员必须先提高能力和素质。”途径———创新发展模式

  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和重奖民营企业家的举动,代表们积极拥护,也成了热议的话题之一。

  大家认为,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逐步形成配置合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结构。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加快发展。要在继续加强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省委副秘书长李显刚很有感触地说:“我的家乡湖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逊于邻省湖南及河南,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优先位置。黑龙江目前非公经济的比重占到GDP的1/3左右,而江浙地区和广东、福建等省已占到90%%以上。未来五年,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在发展非公经济上多下‘笔墨’,使其占到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我省要抓紧制定出台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要按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变压器’,能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和活力,我省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时,也要积极打造辐射东北地区的金融平台,加快发展‘虚拟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中国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党委书记王衍行如是说。

  这些准确判断和热切期望,充实、完善着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而代表们也从规划建议中看到党委和政府创新发展模式的开明决心: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一切行业和领域;较大幅度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扩大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环保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标准———提高质量效益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性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障碍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十一五’规划目标就无法实现和完成。”

  规划建议指出的需要抓紧破解的一道道难题,对我省来说同样关键而迫切。

  我省区域性主体经济不强,经济板块结构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作为生态示范省和农业大省,亟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强化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讨论中,代表们鞭辟入里地分析形势,积极踊跃地建言献策。

  “从区域的角度谋划发展,是促进全局发展的重要途径。”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郑洪德谈到:“近些年,我省规划、辟建了很多产业基地、经济区域和开放带,但总体上未成规模,效益较低,拉动力不强,有的甚至停留在‘单摆’状态。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依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打造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形成廊带辐射互补、板块耦合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但要调整好功能定位,使它们协调配合、结构合理、集约发展,收到11大于2的质量和效益。”

  省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党委书记李久春表示:“我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质量和效益的大幅跃升,没有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信用部门支持‘三农’任务艰巨,我们将千方百计壮大信用社规模,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转变管理机制,扩大经营范围,更好地推进农业向高产、优势、高效、生态、安全方面发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十一五”任务光荣而艰巨,全省人民对此寄予厚望。可以预见: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引,黑龙江经济的航船定会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征途上,继续风正帆扬,破浪向前!

  

改革调整破解难题

  与会者分组讨论。本报记者 杜怀宇 摄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