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幕后故事:小球转动大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16:28 新闻午报 | |||||||||
春暖花开的时节,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申城拉开战幕。乒乓球,曾经承载了国人多少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它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世界体育大赛的金牌,它是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项目,它在中国体育史上书写的常盛不衰的传奇,它所激发起的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所有的这一切,使它当之无愧地享有国球的美誉。 乒乓球还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成功地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一位美国乒乓球运动员
科恩与庄则栋的奇遇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在“文革”中第一次派团参加世界大赛。4月4日,世乒赛5个单项的比赛全面展开。下午,美国男队第三号选手格伦·科恩来到附近一个训练馆练球。训练馆距离比赛场地约有1.5公里,科恩与英国选手忒雷费·泰勒相约而来,两人对练起来。 他们打了几盘,这时训练馆的门开了,中国队的选手们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梁戈亮。原来,按照训练安排,该轮到中国选手进馆练球了。 泰勒又打了几个回合,收拍走了。科恩眼睛一亮,走到梁戈亮眼前,表示想和他练一会球。梁戈亮爽快地答应了。科恩和梁戈亮一起练了10来分钟,他高兴极了。想到梁戈亮也将有重要比赛,科恩友善地做了一个手势,表示:“行了,你再和别人接着练吧,多谢了。” 科恩练完球,走下楼,竟找不着要开到爱知体育馆去的班车了。正在这时,一辆带有世乒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科恩情急生智,连连招手,轿车就在他身边停住了。车门吱的一声打开,他一步跳上了车。车门关上,向爱知体育馆驶去,科恩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抬头四顾。哟,他不禁暗暗吃惊,同车的全是中国人。 吃惊的不仅仅是科恩,在大轿车里坐着的,是25名中国乒乓球选手和代表团工作人员。他们都认出来了,上车的是美国运动员,而且是“嬉皮士”科恩,他那一头长发,在7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是见不到的。 看到中国人在笑,科恩放下心来。他知道中国人在笑他的模样。他满不在乎地高声问谁能说英语?在座的翻译向他点了点头。 “我知道,我的帽子,我的头发,还有我的衣裳让诸位看了好笑。”科恩兴奋起来,冲着中国运动员们说,“在美国,还有好些人跟我一样呢,还有许多人有着和我相同的看法。” 这时,大轿车最后一排座位上,庄则栋站了起来。 庄则栋跨前几步,来到科恩身边。他对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吧……” 说着,庄则栋伸手向肩背的挎包里取礼物。就在这时,他身后响起一迭声的轻轻呼唤:“小庄、小庄,别,别……”有一只手还在庄则栋的衣服后摆拉了一把。因为来到名古屋,按照事先约定,中国选手不宜主动向美国人打招呼。 庄则栋还是从挎包里掏出了小礼品,那是一面一尺多长的杭州织锦。织锦上是一幅黄山风景图,奇峰奇树,烟云缭绕。庄则栋把它递给科恩,说:“这个送给你。” 科恩显得异常高兴。他从迷上乒乓球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庄则栋了,因为庄曾连续3届获得世界单打冠军。科恩忙着称谢,一边有些慌乱地在自己挎包里搜寻起来。“天啊!”科恩叫了起来,“我什么也没带,连把梳子都找不出来,可是我一定要送你一件什么……” 大轿车在爱知体育馆前停住了,这段路不长,总共用不了五六分钟。庄则栋首先跳了下来,后面跟着的是科恩。没想到迎面而来的竟是一大群手举照相机的记者。“科恩在训练馆那边上了中国人的车。”消息闪电般地传到了设在体育馆里的新闻中心,记者立即拥来。 在随后的单打比赛中,科恩以1比3负于日本选手小岩勇。这原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终于在一家商店里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印有“听其自然”(Letitbe)的运动衫,立刻掏钱买了两件。一件留给自己,另一件当作礼品。 第二天4月5日,科恩没有比赛,他还是肩背挎包出现在赛场边。科恩一扭头,看见庄则栋正出现在场地另一头,他急忙招手呼唤起来。庄则栋和代表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起走来。科恩上前把他拉到电视摄像机前,面对摄像机和话筒。在短短10余秒钟里,体育馆内的记者们大都手持照相机跑来,把两个新闻人物团团围住。 科恩大声说:“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庄先生。” 他把运动衣递了过去,庄则栋点点头,带着笑收下来。 然后,科恩双手展开织锦高高举过头顶,庄则栋也以同样的姿势高高地举起了运动衫,两个人站到了一起,四周响起了“嚓嚓”的照相机快门按动声。 接下来,两个人握了握手,庄则栋没说什么就走了。 日本记者还是围住科恩不放,其中的一个紧紧追问:“科恩先生,你对中国人如何评价?” “哦,中国人非常友好,我在昨天还和他们一起练了球。”科恩回答说。 “不过,你是不是特别想去中国?”记者们一迭声地追问。 “当然想去。”这回科恩的回答十分干脆。 当晚,通过国际电话,北京又收到来自名古屋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报告。对庄则栋和科恩的故事,毛泽东及时地知道了,因为他每天都仔细地了解各国关于第31届世乒赛的报道。 不过,中国外交部的反应还是冷静的,他们决定不准备邀请美国队近日访华。 4月6日下午4时30分,中国代表团接到了来自外交部的指示:“……可以告诉美国队现在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相信今后会有机会。可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毛泽东当机立断 北京,正当4月6日与4月7日相交的午夜、凌晨时分,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里仍然亮着灯光。 4月6日这天,世乒赛就要结束了,毛泽东给了护士长吴旭君一份文件,要她看一看,这就是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的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 对于这份报告,周恩来持非常慎重的态度。4月3日,他在外交部起草的这份报告中加进了一段话:“可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在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在文件上端,周恩来写道:“即呈毛、林:拟同意。”此件的发送范围极小,他本人不作最后决定,没有把报告批下去,而是于4月4日将它呈送毛泽东主席和林彪副主席。对这份报告,毛泽东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压了一下,没有立即批下去。 从实际情况来说,在打开中美关系,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周恩来与美国方面的接触范围要比毛泽东广阔,时间更是久得多,他在这方面的态度可以说要比毛泽东更积极,更倾向于早日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可是为什么在此关键时刻,周恩来后退了一步?周恩来事后多次说过,他不如毛泽东果断,在决定重大历史进程的时候总是毛泽东决定大政方针,然后由他组织实施。 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的报告后没有马上批复,直到不宜再等的4月6日,才大致同意周恩来的意见。毛泽东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圈完之后,这份文件就完成了在毛泽东办公室的使命,毛泽东要吴旭君将这份文件退给外交部。 直觉告诉吴旭君,今天毛泽东心里有事。 对中美关系,毛泽东从来就是关心和重视的。在少年时代,他甚至很欣赏美国人的作为。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在湖南湘乡东山小学堂上学的时候,认真地读过有关美国革命的书籍。后来,在延安的窑洞里,他与斯诺谈话时还记得当年读过的一些文章段落,他对斯诺说:“在一篇讲美国革命的文章里,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里面有这样的话:‘经过8年苦战,华盛顿获得胜利,并建立了他的国家’。”后来,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自美国特使赫尔利来华以后,毛泽东逐渐转变了对美国的看法。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实行的“扶蒋反共”政策,促使毛泽东坚决地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干预朝鲜(专题,图库)战争,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国方面中止了正在实施进程中的武装解放台湾的行动。毛泽东遂决定在外交方针上采取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这段历史说来话长,双方相互隔绝已经22年了。 而现在,中美关系显然来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上。对于是否马上邀请美国乒乓球队的问题,毛泽东必然有一番深思熟虑。 将外交部文件退走后的当天晚上,毛泽东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晚上11时多,吴旭君陪同毛泽东吃饭,饭后,吴旭君发现毛泽东已经困倦,趴在桌子上似乎昏昏欲睡。 突然,毛泽东说起话来,嘟嘟嚷嚷,听不清楚。吴旭君听了一会才听出,毛泽东的意思是要她打电话给王海容。毛泽东用低沉而含糊的声音说:“邀请美国队访华。” 吴旭君愣住了,不由得想到,这跟白天退走的那份文件的意思正相反呀!再说,还有几十分钟就到4月7日了,第31届世乒赛该结束了,说不定外交部早已把批示的意思传给了美国人,人家已经回国了。假如按照毛泽东现在说的办,显然与已经批过的文件精神不符合,完全可能把事情办错。 吴旭君想到了毛泽东平时的交待:“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 她想:“现在他说的算不算数呢?”看着毛泽东沉沉欲睡的样子,她感到十分为难,去打电话不是,不去也不是。要是把毛泽东的意思弄错了,人家美国队真的来了,怎么办?更糟糕的是怕第二天毛泽东醒来以后说,我没有说过要这么办。如果真是这样,吴旭君岂不是“假传圣旨”。但是想到这几天毛泽东苦苦思索中美关系问题,关注世界上对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反应,吴旭君又觉得很有可能是毛泽东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作出了新的决定。 想了又想,吴旭君只有一个念头了:必须证实现在毛泽东是不是清醒。怎么证实呢?只有让毛泽东主动讲话。 这时,毛泽东坐在床上,头枕两手趴在胸前的饭桌上,吴旭君正坐在他的对面。 吴旭君决心冒一次险,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吃饭,同时观察毛泽东到底清醒不清醒。 过了了一小会儿,毛泽东抬起了头,使劲睁开眼睛说:“小吴,你还在那里吃呀,我让你办的事你怎么不去办?” 毛泽东平时都称呼吴旭君为“护士长”,只有在特别严肃的时候才叫她“小吴”。 吴旭君故意大声说:“主席,你刚才和我说什么呀?我尽顾吃饭了,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于是,毛泽东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把刚才说的话又说了一遍。这回吴旭君听清楚了,真的是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但是她还是不放心,反问了一句:“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你亲自圈阅的,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了,怎 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你都吃过安眠药了,你说的话算数吗?” 这回,毛泽东果断地一挥手,说:“算!赶快办,要不来不及了。” 事实证明,此时毛泽东的头脑非常清醒。 听到这句话,吴旭君立刻起身往值班室跑。她在值班室给王海容打电话,把毛泽东的最新决定告诉她。 王海容一开始的时候还难以置信,在电话里大声说:“护士长,白天你们退给外交部的批件我们都看了,主席画了圈,怎么到晚上又变了呢?” 吴旭君说:“就是变了。” “他吃过安眠药,这话算不算数。” “算。”这回,吴旭君明确地回答。 “你怎么证明算数?” 吴旭君急了,对着电话大声说:“我反复问过了,赶快办,要不然来不及了。” 这时,时间马上就要到午夜12点了。 打完电话,吴旭君赶紧跑回毛泽东的身边。只见毛泽东还坐在桌子前,硬撑着身体。 吴旭君立即将刚才与王海容通话的事向毛泽东说了。 毛泽东听罢点头说道:“好,就这样。”说完,他上床躺下,很快睡着了。 一个行将震动世界的决定就这样作出并付诸实施了。 第二天是4月7日,毛泽东醒来后一按铃,吴旭君马上就跑进毛泽东的卧室,问他:“主席,昨晚你叫我办的事你还记得吗?” “记得清清楚楚。”毛泽东说。 “你说清清楚楚指的是什么?” “瞧你紧张的样子。”毛泽东心里明白,但是嘴里不说。 “你快说呀!” “当然是邀请美国队访华喽。” 吴旭君的神经松弛下来,对毛泽东笑着说:“唉,主席,你可真行。你的决定突然转了个180度。你睡了一个好觉,吓得我一夜都没睡。” 毛泽东笑出了声,说:“你这个人呀,已经为中国办了件大事,可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呢。” 历史性的访华 4月7日,凌晨,中南海西花厅,彻夜工作中的周恩来得知了毛泽东的最新批示。 一旦得到领袖的批准,周恩来历史性地担负起了组织实施重大决策的任务。这个批示与周恩来的想法是完全合拍的,他的心情十分愉快。 周恩来当即安排与日本名古屋的联系。接下来,他吩咐有关人员迅速拟出接待各国乒乓球队来访的方案。然后,他要黄华、章文晋到他的办公室来。 这天上午,周恩来与黄华、章文晋的谈话要点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这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次我们一定要把美国队接待好,要把它当作一个大事情来抓。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待美国队来访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 在接待中,我们要热情主动。他们来,要和我们的运动员进行比赛,我们当然要把比赛组织好。同时要把他们的生活搞好。还要组织参观游览,让他们好好看看新中国。 周恩来很肯定地说:“我准备会见他们。” 周恩来谈得很认真,很细致。15年后,章文晋回忆及此,说:“这次谈话使人感觉到,一个把握时机,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计划已经在总理心中完整地形成了。” 在华盛顿的夜幕中,尼克松批阅了美国驻日本大使迈耶送来的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后,立刻请来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根据名古屋发生的和乒乓球联系在一起的“急转事态”,全面讨论对华政策。 尼克松、基辛格和罗杰斯得出一个结论,北京对美国乒乓球队的邀请,是对美国政策的制定者一个充满含义的微妙示意:它绝不是一段孤立的插曲,而是盼望已久的一个重大外交进程的开端。他们立即指示美国乒乓球队务必接受邀请,前往中国访问。 随着美国乒乓球队的历史性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相关专题:美国总统布什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