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教授的执著追求——记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师院教授级高工来国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2:51 杭州日报

  

一位教授的执著追求——记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师院教授级高工来国桥

  来教授正在做实验。记者 许卓恒

  突发性耳聋。

  那是因为劳累过度,为了一份执著了16年的追求。

  这不是第一次。

  五年前,因为实验,他有机锡慢性中毒,时常晕眩,乏力。

  如今,他轻描淡写地说,马上就能痊愈了。

  头顶着太多的“光环”,但他并没有停歇。

  “科研的道路上总有难题,这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更需要毅力和韧劲。”年仅39岁的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师院教授级高工来国桥坚守并不断创新着自己艰苦创下的事业。

  他依然执著。那是因为恒久不变的坚韧的科研精神。他说,研究有机硅,将是自己付之毕生的事业。

  起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与杭师院文一校区众多漂亮而气派的大楼相比,这幢深藏于校区东北角僻静之处的两层小楼着实不起眼。小楼的大铁门上,一块简易铁牌表明“身份”——“有机硅厂新材料研究所”(有机硅实验室前身)。1989年,刚刚从杭师院毕业的来国桥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就是在这里白手起家。

  科研经费实在有限,建了实验室,买了基本设备,修了门前路,剩下的钱只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搞科研,闭门造车不行。谈起那时候的艰辛,来国桥陷入了十几年前的回忆——学校的相关资料缺乏,只能求助“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办一张中心的阅览证,价格是20元/年。为了省钱,整个实验室仅办了一张,每次大伙把问题和需要的信息列成“清单”,由一人专门负责前往中心查回“答案”。

  搞科研,没有仪器也不行。科学实验,几乎每个都要通过测试,分析判断结果。“没有权威的检测报告,谁也不会承认你的科研成果。”没有检测仪器等于寸步难行。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实验室最缺的,就是各类价格不菲的检测设备。怎么办?找兄弟院校或企事业单位帮忙?可以,但得花钱。“一次再普通不过的电子拉力测试,就要300元。”为了省钱,“我们的产品总是要到成型,深思熟虑了才拿出去做检测,一般都能一次过关。”

  电子拉力机,是实验室添置的第一台像样的检测设备,如今仍被大家非常珍惜地使用着。“那已经是2001年了,仪器花了近4万元。”邬继荣,化工材料高级工程师,与来国桥患难与共16年的“战友”感慨地告诉记者,与现在杭师院为实验室配置的众多价值百万的“洋枪洋炮”相比,以前的科研条件最多也就是“小米加步枪”。

  曙光,里程碑式的“胜利”

  然而,即使这般艰苦的条件,来国桥也从没想过放弃。“他是个咬定目标不放手的人,”邬继荣这样评价来国桥的执著与敬业。

  付出终有回报。

  1999年,实验室终于迎来了苦尽甘来的第一道曙光。在国家级的项目评审答辩中,名不见经传的杭师院新材料实验室成为震惊四座的“黑马”,从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中科院化学所、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杀出,用实力说服了眼光挑剔的评审专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大型国家级项目。“虽然只有50万的项目资金,但对实验室来说,这是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之后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国家863计划、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11号重点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纷纷向实验室抛出“橄榄枝”。机会来了就要抓住。来国桥把握住了机会:研究成果“硅橡胶”与“黏合剂”用上了“神舟五号”。

  去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植下,4000平方米的“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杭师院正式建立。“我打心底里感谢学校对实验室的支持,现在全国最有名的有机硅实验室就在杭州,在杭师院。”说这话时,来国桥眼中闪着神采。

  “来老师和他的实验室是学校的品牌,为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是我们的责任。”杭师院党委书记王梓祥表示。

  劳累,站着就能睡着

  “为实验室,来老师付出太多。”同事都这样说,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在北京忙了多日的来教授,一回杭州右耳就患了突发性耳聋,“这都是他操劳过度、体力透支引起的啊。”医生给来国桥签发“命令”只有四个字:睡觉休息。

  但为了实验室,为了有机硅,来国桥却是拼了命地干。一开始,实验室人员少,来国桥就是全能手:设计员、采购员、实验员、记录员、分析员。身兼数职,他每天都忙得团团转。重大项目来了,两三天不睡觉或连续工作更是常有的事,吃饭、睡觉从没个准点,“累到极点的时候,真是走路或站着就能睡着。”

  实验室的同志们都记得2001年的夏天,为了赶国家11号重点工程的三项材料国产化研制任务,来国桥在通风条件极差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五个月,专注试验和繁忙工作让来国桥放松了警惕。完成项目了,来国桥发觉身体开始不对劲,乏力、血糖低、免疫力下降,“是有机锡慢性中毒!”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让所有人为来国桥的身体捏了把冷汗。

  “现在没关系了,我刚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再过一段我就能痊愈了。”对于困扰自己4年的疾病,来国桥只是轻描淡写。

  “在实验室,集中精神的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行机器,没有休息。”来国桥歉疚地说,有时回到家,自己都不会说话了。“儿子总说我话说不清楚,爱人也说我答话‘牛头不对马嘴’,其实是真的太累了,大脑也会‘罢工’。”

  志向,自主科技创新

  “往往国家一个集装箱,只能从发达国家手中换回一盒芯片。”来国桥掂得出自主创新的分量。“现在,国外发明的有机硅产品已达20000余种,而国内才不过500余种。”

  如何才能在新材料领域从“追赶者”变成“超越者”?“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模仿,一定要自主科技创新!”

  凭着一个年轻学者的敏感性和前瞻性,来国桥带领实验室开始了在自主科技创新的高峰上的攀登,向国家攻关、“863”、“973”等三大国家级项目冲刺。

  “自主科技创新,就是要为经济建设出力。”来国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国家攻关项目“耐高温高绝缘高强度硅酮塑料”,是电器绝缘结构件的原料,可广泛应用于模压成型耐高温电器复杂形状的绝缘构件。过去我国一直是依靠进口。来国桥带领实验室苦心钻研,终于在国内首创出可替代进口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世界领先的“新方法制备甲基苯基二氯硅烷的产业化技术及高性能(耐高低温、抗辐射等)甲基苯基硅树脂、硅橡胶及硅油的新技术”是国家“863”项目。无数个日夜的潜心探究,终结硕果。掌握新技术还只是第一步,实验室又马不停蹄在萧山经济开发区建立起“863”项目成果转化基地,配置了我国第一套规模生产装置。试产的成功,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科技需要,也实现了自己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夙愿。

  “其实最值得提的,还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国桥微笑着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引进了杭州市第一个国家人事部等六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杭州市第一个浙江省高校特聘教授,请来了我国从事有机硅的第一、二、三代专家。在引进了4名海外博士后,来国桥开始与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本行业的博士。

  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又利用实验室的情报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的全球有机硅及专利信息检索平台,依托学校法学院的人才资源,促成杭师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申报了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我们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吃的苦头太多了。”来国桥表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涉外专利官司已越来越多,懂法又懂专利的知识产权人才却屈指可数。“知识产权之战,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如何规避专利风险,我们还要做很多。”

  人物背景

  来国桥,1966年生,教授级高工,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员会学部委员、“有机化学”浙江省重点学科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优秀青年。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总装备部攻关、国家11号重点工程、国防科工委重点、教育部重点、省长基金、省自然科学人才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4项。所取得的主要学术业绩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6项。(记者宓路平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