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西湖路不再承办花市引极大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4:56 信息时报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游星宇 凌慧珊 实习生 谢奕娟

  “西湖路不再承办花市”的消息出来后,引起极大反响,不少市民对已有近50年历史的西湖路花市将消失表示出很多的不舍,更有人大代表提交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收回成命”。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路窄人多存在安全隐患是考虑停办西湖路花市的原因。但鉴于该计划在市民中引起强烈的争议,因此是否搬迁,还要经过研究论证才能决定。越秀
区有关负责人则透露,下周该区将开会研究部署有关情况,届时可能达成最后结论。

  老广不舍:除夕夜行花街已成习惯

  西湖路不再承办花市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市民纷纷表示西湖路、教育路这条自1956年就开始承办花市,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不能随便取消。而西湖路一带的老市民则表示,花市搬走后心里难免失落,担心过年氛围从此越来越淡。

  61岁的老广州林伯虽然一直住在海珠区,但每年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后出来逛花市,已经成了全家人的习惯,在谈到西湖路花市时林伯感慨万分:“虽然这里每年都是‘人挤人’,有时在里面根本就走不动,一家人来逛肯定也都会走散。但作为春节必备的节目,就算在花市里没买到花,可大家还是逛得很开心。”

  而家住教育路的陈伯也对记者说,广州燃放烟花爆竹被控制后,每年的春节基本上就靠花市来体现节日气氛了,而西湖路花市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市,也几乎成了广州传统花市的一张名片,不少老广都已习惯除夕夜到西湖路来“行花街”。

  如果单单以治安秩序、交通压力、消防安全理由撤消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花街是不是有点不合理?因为整个花市才举办三天,只要加以防范应该可以避免事故的。

  但也有市民表示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越秀花市是该重新选址举办了。一位在教育路上班的公务员李先生表示,近几年来西湖路一带的花市可谓是“每况愈下”,以前大家愿意来这里买花,因为这里不但热闹,而且花的品种多价格便宜。但这几年由于租金高企,不少花农都不愿来这里卖花,因此花市中卖玩具卖工艺品的档位越来越多,花的价格也越来越贵。

  一位张姓小姐则抱怨说,前年除夕她陪家人来西湖路逛花市,但12点左右离开花市后一直没办法回家,公交车根本没法挤上去,而每来一辆的士都有十几个人抢着上,最后她等了一个半小时才打到的士回家。

  商家叫好:花市阻塞交通影响客源

  虽然设在西湖路一带的花市给北京路步行街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客流,但令人意外的是,北京路步行街的大部分商家不但没有觉得失落,反而都在拍手叫好。

  位于北京路和西湖路交界处的广百百货一名员工透露,每年花市举办这几天,他们每天的配货量都是平时的5倍左右,但由于西湖路和教育路封路,货物很难运进商场,北京路大部分商家都是通过小推车将货物运进来。此外封路后附近区域的交通情况也非常拥堵,如果开车来广百购物的话,光停车最少就要花1个多小时,因此公司内部还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平时是“一传十,十传百,休闲购物到广百”,但到了花市举办的时候就成了“一传十,十传百,开车不要到广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路众多商家都认为,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西湖路这样一条商业中心街区的确不适合搞花市,这不但会破坏商业气氛,而且也将影响花市的举办效果。对于花市撤消后对北京路周边人流量的影响,众商家也表示虽然人流量会有所减少,但“路通财通”,生意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人大代表:提交紧急建议叫停搬迁家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若清在获悉花市可能搬迁的消息后,已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保留西湖路花市的紧急建议》。徐若清的主要理由是,新老广州人对西湖路花市都情有独钟,春节逛花市已成很多家庭传统,此外西湖路花市是广州一张文化品牌,在外地人心中也有较大影响。徐若清表示,如果花市搬迁,“留在那里的老广州的记忆”也会一起消失。

  对于花市搬迁过于拥挤、火灾隐患严重的说法,代表们认为,这些问题既然能发现,就应该可以通过重新部署、加强管理予以解决,有关部门不能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就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

  此外还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搬迁越秀花市,我们可以列出千万种理由,什么道路交通原因,什么消防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成本等等。这不无道理。但是,社会管理要付出成本,传承文化也需要付出成本。其实越秀花市无论搬到哪儿,都同样存在交通问题、消防问题以及管理成本问题,如果用这种角度去看问题,那么许多公益活动就一定不能搞了,花市这一延续了几百年的文化传统,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尘封的书报中觅得片言只句!”

  越秀区下周将提交最终方案

  花市办:搬迁方案需再做论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早在几年前有关部门就曾经提出过越秀花市的搬迁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如今又是什么原因促使越秀区打算将越秀花市迁往大沙头三马路呢?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广州市工商局副局长杨大海。

  路窄人多成花市硬伤

  杨大海向记者坦言,越秀花市如今已打造成了广州的精品花市,但由于存在两大硬伤,考虑搬迁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教育路、西湖路路面比较狭窄,但人流量太多,如去年的越秀花市人流量共有123万人次,最多的一天人流量高达50万人次,花市里面的人只能往一个方向走,其安全隐患、火灾隐患令人担忧。另外,这一地段属于商业繁华地段,周围有大量的商铺和商场,不但人流量很难控制,周边的交通也存在很大的压力。

  据杨大海介绍,今年原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成了新越秀区,以前两区都有花市,按照惯例一个区只能办一个花市,因此会撤消一个花市。如果撤消原东山区的花市,人流量的分流将令原本就趋于饱和、不堪重负的原越秀花市无法承担,因此考虑再三后越秀区政府在广州市花市办的建议下,提出了将越秀花市迁往大沙头三马路的计划。

  是否搬迁下周或有结论

  越秀区提出花市搬迁的计划后,很多对花市有深厚感情的老广州都很不舍。面对一片反对声,越秀区政府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迎春花市属于广州全体市民,具体在哪里举办不是一个区可以作出决定的。下周该区将开会研究部署有关情况,并将向广州市花市办提交相关方案,届时可能达成最后结论。但最终方案的具体内容,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另据了解,上周越秀区花市办已将花市搬迁的初步方案和新花市的初步规划上报到了市花市办,预计设档位460个。而昨天,广州市花市办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越秀区上报最终方案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其中大原则是花市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好,但具体到哪里办,能否打破“一个区只能举办一个花市”的传统,西湖路和大沙头三马路两边一起办,还要考虑越秀区的财力、警力等问题,“只要能办得更好,什么情况都有可能”。

  多位国家领导人赋诗咏西湖路花市

  广州花市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时称“花圩”。据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明代五羊门(今黄沙后道谊园处)对岸有称花渡头者,“广州花贩载花入城,从此上舟”。十九世纪的咸丰、同治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成为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如今,许多老一辈的广州人提起西湖路花市都能讲出许多故事,从他们的回忆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花市的浓厚感情。

  解放前

  除夕响警报照样逛花市

  解放前过年时,广州最热闹的去处是花市,那是庙会的广州版本。西湖路花市的前身是“双门底”花市,当时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天天有日本飞机在头上乱飞,保不准啥时就扔下颗炸弹来,广州市民也还是逛他们的花市买他们的花。

  家住教育路的欧老伯告诉记者,有一年除夕,突然响起了警报,但是人们没有惊慌地四处逃跑,有些人仍然悠哉游哉地继续挑花。

  上世纪五十年代

  西湖路曾现“炸弹疑云”

  广州解放后,人气聚集的花市成为特务分子攻击破坏的目标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留在大陆的台湾特务曾经试图向西湖路花市投放炸弹。家住广州西村路的老报人梁俨然今年已80多岁了,他说:“我记得是春节前的几天吧,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厚了。谁知突然爆出个台湾特务的炸弹事件。当时的报纸也作过报道呢。”梁老伯回忆,经人揭发,广州公安抓获了几名台湾特务,他们招认计划在越秀花市和文化公园等地放炸弹,但还没来得及投放炸弹,就被逮捕了。

  梁俨然老伯说,这次的“炸弹疑云”并没有给笼罩在节日气氛中的广州带来多大的影响。“在越秀花市里面,其实反特务的便衣人员比游花市的市民还要多呢”。

  朱德游花市赋诗句

  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在广州西湖路花市留下了足迹。梁俨然老伯告诉记者:“1959年的春节前夕,董必武、朱德、林伯渠、郭沫若等领导人曾经结伴同游西湖路花市。”据介绍,当时他们诗兴大发,互相唱和,一时成为佳话。朱德更留下了诗句:“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更有心花开得好,一年转变万年春。”

  住在教育路的欧老伯对1959年的西湖路花市也印象深刻,他说,当时自己是10多岁小孩子,拼命想往人群里面挤,但最后还是没能见到朱德、郭沫若等领导人。他还记得当年的花市非常热闹,保安工作却也做得滴水不漏。

  欧老伯说,后来几十年里,不断有名人游西湖路花市。“每年除夕到西湖路花市转一转,说不定就撞上个国家领导人或是文化名人呢。”

  上世纪六十年代

  “时尚”花市充满革命气息

  “西湖路的越秀花市总有很多新奇有趣的新品种,这在那个时期很难得。大家都很喜欢到越秀花市,无论是花卉还是盆景年画等工艺品总是比较‘时尚’”,住在教育路的欧老伯回忆起西湖路越秀花市总是十分自豪。

  欧老伯说,每个时期的西湖路越秀花市都有不同的特色。比如,1966年的迎春花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别出心裁的园林工人、设计师和花农们把花市装扮得充满了革命气息,当时长两米、高一米七的‘狼牙山五壮士’、‘中华儿女’、‘非洲人民站起来’以及用花砌成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字,光辉夺目。这些盆景很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欧老伯还说,当时花市的牌楼上还写着“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大字呢。

  陈毅咏花市诗成绝句

  1966年2月,陈毅游花市后乘兴写下《广州花市》:“去年花市好,不与往年同。今年花更好,为见开门红。来年花更好,建设亦相同。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然而,陈毅元帅写下此诗后不久,“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大地,广州花市成了“四旧”被破除了。陈毅于1972年逝世,“来年花更好”的期望成了绝句!

  上世纪七十年代

  董必武赋诗贺花市重开

  文革期间,广州花市一度取消,在广州过年的董必武,曾发出“曾经绚烂归平淡”的感叹。1973年,邓小平复出,广州花市也重见天日。这一年春节前夕,董必武再度南行,他再次和广州市民一道到西湖路花市行花街,并且以诗抒怀:“除夕在花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锣鼓喧霄汉,云霞出海宾。南邻庆胜利,举酒送氲神。”

  据统计,党和国家领导人吟咏花市的诗有5首,这在广州市区景点中是第一位。

  国家领导人诗中的花市

  朱德 《春节游广州花市》

  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更有心花开得好,一年转变万年香。

  董必武

  除夕在花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锣鼓喧霄汉,云霞出海宾。南邻庆胜利,举酒送氲神。

  陈毅 《广州花市》

  去年花市好,不与往年同。今年花更好,为见开门红。来年花更好,建设亦相同。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

  郭沫若 《在广州游花市》

  金桔满街松满市, 牡丹含艳桂含香。墨兰簇簇青锋剑, 玫瑰团团白玉堂。爆竹轰鸣声动地, 电台播送夜增光。游人手把花成束, 迎得春风上面庞。

  林伯渠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编辑点评 如此停办可否慎重些

  李 龙

  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西湖路花街将要停办的消息,令众多老广心头涌起了莫名的忧伤,失落的惆怅像凋谢的花儿一样,打碎了每一颗怀旧的心。难道南国花城“花光十里”的盛况要远离西湖路而去?难道名闻半个世纪、曾留下许多名人足迹的广州最老花市,也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作为广州的精品花市,西湖路花市过去一直是广州花市的一个文化品牌。且不说其身上凝结着数不尽的名人情怀,还有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花市老故事,就说不少广州人每年都将到西湖路“行花街”作为一个传统习俗,至少表明在众多

传统节日味逐渐淡漠的今天,西湖路花市对老广州人的重要性。

  有关方面也许是出于好意,想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宽敞、更安全的节日环境,这可以理解。但是在作出搬往大沙头的决定时(大沙头本来就是原东山花市),是否应考虑一下老广的花市情结呢?毕竟说起老花市,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是西湖路这个中心花市,而最能承载广州花市历史和文化的也是西湖路花市。花市搬迁了,那一段历史终结了,一个传统的花市品牌消失了,可是谁又能忍心舍弃那割不断的花市情呢!

  再说了,搬迁的理由说是出于缓解交通和安全隐患。细分析起来,总感觉有点牵强。要说交通,笔者不敢苟同。虽说花市期间人流量多一些,坐车会挤一些,但是花市是在除夕的前三天,就算从封路算起也不过半个月,还只是西湖路这个较为局部的地区,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对周边交通有多么大的压力。逛完花街再购年货,说不定还能一举两得呢。

  至于安全隐患,笔者就更不理解了。哪个公共场所不存在安全隐患?也许你可以说西湖路地处繁华地段,人流量太大,不便于管理。但是别的花市人流量就少了吗?假如此,所有花市不搞了,节日不过了,不是更安全!

  当然,西湖路作为一个老花街,真的办起来,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认真对待,是可以解决的。别轻易地就作出取消的决定,有上百年历史的花市,别轻易消失在这一代人的手里。老花市该不该取消,还是听听民意为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