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周走笔]期待“低收入群体医院”普及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7:2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首家专为低收入人群开设的医院“上地医院”目前已试营业,本月底正式挂牌。医院药房内500余种药品都将按平价销售,外来流动贫困妇女分娩可由救护车免费接送。

  北京海淀区政府有关人士透露,该医院价格要比普通医院药品价格低5%至10%,诊疗费用也低于北京市物价局所规定的水平。上地医院位于海淀乡树村,是由海淀医院与海淀
区妇幼保健院共同出资筹建的北京市二级甲等医院,将为该地区60万人口提供医疗便利。今年8月,为海淀区公共事业“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而成立的海淀区公共委将上地医院定位为“一家真正能让穷人看得起病的平民医院”。海淀区城镇低保户和农村特困户持有效证明来看病,可减免20%以上的诊疗费,对于其无法承受的医疗费用差额部分,将采取记账的方式,最后统一由区财政补齐。

  以笔者所知,全国专门为低收入人口开设的门诊、科室过去也曾经有过,但那是医院自觉的行为,由政府出面设置此类医院,在全国尚属首次。

  “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各界的共同感受。尤其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务工者,上医院看病已经成为一道难以承受的负担。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条件下,“小病忍,大病拖”仍然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就此意义上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首次专为低收入人群开设医院,并推出“财政补齐”的措施,对特困人群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的群体,目前仅仅在北京一角开设一家扶贫医院,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在庆贺上地医院开张的同时,笔者尤其盼望低收入群体医院能够形成制度化、普及化。

  专门开设低收入群体医院,是对医疗资源不均衡的一种矫正。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的悬殊度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的分配严重不均衡,使得医疗保障网出现了十分脆弱的局面。对于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保障的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由政府财政贴补,设法为他们提高医疗救助,确实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另据报道,哈尔滨市一些医院前些年也曾开设过“扶贫病房”,主要针对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低保户等人群,以往在就诊前医院要核实患者的介绍信、低保证等证明。但随着患者的增多,不少医院已经放松了核实程序,结果不少穿金戴银的“低收入者”也开始“滥竽充数”,无形中给医院带来很大负担。

  笔者以为,许多人企图挤进“扶贫病房”,其根本原因还是医疗价格普遍偏高的现实。所以,政府除了要大力资助“低收入群体医院”之外,下大力气整顿医疗市场,让过高的医疗价格降下来,也是健全医保体系的题中之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