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挑战杯”遭遇功利化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8:36 解放日报

  本报讯(李爱铭 记者 徐敏)“挑战杯应避免功利化倾向,这是我们主办单位一直关注的问题。”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本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副主任李小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挑战杯”办到现在,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项体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精、尖”赛事,其获奖数目与学校知名度、学校业绩、学生就业等直接挂钩。由此,功利化倾
向开始出现。有的学校花费很大财力物力,只注重包装一两件可能获奖的学生科研项目,或者只注重对极少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而违背了“挑战杯”赛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宗旨。

  参加过几届“挑战杯”评审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李大潜指出,“挑战杯”的结果只是高校科研创新的一个“塔尖”,“底座”是课内创新精神的培养到位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扎实。只有整个“金字塔”搭建好了,才能真正不断涌现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

  李小豹表示,“挑战杯”将不断完善竞赛机制,避免功利化倾向。他拿北大举例说,每届赛事消息公布后,北大就在全校广泛宣传,明确所有学生都可以申报科研课题。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大量的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评审,评出“重点、一般、需要完善”等三类,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则可以根据专家意见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修整完善,之后再次申报,专家再次评审。专家们初步确定的重点培养项目多达一二百个。“虽然,最后北大参加决赛的作品仅6项,但在这循环往复的评审和科研项目完善过程中,广大学生的科研兴趣被激发、科研能力在提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