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课改新生 高中“水土不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2:31 海峡都市报

  

课改新生高中“水土不服”(图)

  指挥棒不变,学生难跳出题海

  N本报记者李建芳/文林丹/图

  [核心提示]

  “我感觉我们这一届学生,成了课改的试验品、牺牲品。”福州一重点高中的高一保送生小林,对3年后要面对的高考表示了忧虑。

  2002年9月,福州市区作为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之一,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小林这一届高一新生,正是3年前的第一批课改初中生。她的担忧,缘自原定2005年推开的我省高中课改,因“条件不成熟”暂缓推进,初高中课程衔接出现了问题。

  如果这只是课改的现实困局,那么,回首最早于2001年启动实验的全国课改,可以发现,不少学校在实践素质教育这一课改核心理念时,因为配套改革的滞后、师资力量等原因,仍深受“为课改而课改”、“升学率仍是头上一把剑”的困扰。

  [困局一]课改生,一上高一忙补课

  “这一届学生怎么基础大不如前?”刚过的半期考,让福州不少高一老师为今年的高一新生担忧。初、高中课程衔接等出现了问题,课改生的高中学习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高中补初中内容

  高一开学没几天,

福建师大附中化学老师罗芳发现,她的学生只知道澄清的石灰水注入二氧化碳会变混浊,却不知道继续注入又会让石灰水恢复澄清。而这些都是初中阶段原本就该掌握的知识点。

  老师只好给学生补课。罗芳说,本该五六节课讲完的初中章节,也只能挤出半节或一节课来补缺补漏。于是,一边是老师感觉因为补课教学进度非常紧张,一边是学生感觉学得非常吃力。在福州某中学网站论坛上,表示高中太难学的帖子非常多。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学生们感到“上课常听不懂,感觉老师讲的东西自己没有接触过”。有的同学甚至都急哭了。

  而对于二三类普高或一般普高的老师来说,高一新生“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的感受更明显。福州18中高一年段段长章建东说,不少学生不仅补的初中知识点没能掌握,高中知识点的学习也受影响,积累起来,“知识点的缺漏会越来越多”。

  前后课程体系脱节

  之所以遇到这些问题,罗芳的同事罗营先老师认为,高中现在的教材,是与课改前的旧初中课程体系相衔接的,而课改后的新初中课程体系,删除了部分知识点。

  事实上,福州的高一老师遇上的这个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并不是孤例。安徽、浙江等省,也都遇到课改生升高中“水土不服”的现象。

  厦门,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于2001年在我省第一个进行课改。2004年,第一届课改生升上高中。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陈泽龙说,“福州今年出现的问题,厦门在去年就遇上了。”一些学校只好采取各种措施来弥补,如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补课等。

  [困局二]课堂上,“穿新鞋走老路”

  如果说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是课改三年后才凸显的“症状”,那么,一些老师片面追求课堂“活泼化”等问题,则是课改三年中持续存在的“老毛病”。

  老师“填鸭”

  变成机器“填鸭”

  女儿在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的李女士,最近为孩子的“电脑作业”心烦不已:每上一节新课,老师就要求学生回家上网查资料,一会儿查某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一会儿查哪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李女士说,这实际上都得由家长帮着查,但查出来的资料一大堆,她发现孩子根本不会看。

  课改要求老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目光从教科书引到大千世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领略……但实施层面出现了另一极端。有的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收集资料,动不动就多媒体教学,教材反而被冷落了。

  一位课改专家说,他听了上百节课,无一例外地有多媒体,一些公开课上,老师简直成了电影放映员,只是简单地把先前准备好的课件一件件展示,填鸭式的教学,只是由“老师填”变成了“机器填”。

  司马光砸缸

  是“破坏公物”?

  同学在理解《虎门销烟》中的林则徐时认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还有的同学说,司马光“砸坏了公园里的缸,是破坏公物的行为”……课改后的“小组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些“出格”的想法不时冒出。

  “非常棒!”“你很聪明!”……课改后,这样的表扬也经常出现在“课堂对话”上。

  对此,福建师大教科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教授认为,课改提倡“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生的独特理解有时是曲解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的,甚至出现价值观的背离,“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绝不会变成彼拉多(注:彼拉多是处死耶稣的罗马总督)。”而过多的表扬也使学生失去了受挫教育的机会。

  福州三中高一年段段长杨学义也表示,这一届课改学生,并没有具备他想像中的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名高一数学老师也感叹,课改学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一遇到难题就裹足不前,他认为课改表扬用得过多、批评用得太少是一大原因。

  [困局三]中高考,催生“两条腿走路”

  “中考、高考还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不变,课改就寸步难行。”尽管素质教育是课改理念的核心,但升学率仍然是老师头上悬的一把剑。于是,催生出“两条腿走路”的畸变,一边是应付上头推行课改,一边是仍按“老方法”教学。

  题海战术

  “炼”出课改尖子生

  因为“成绩”比较好,福州一重点中学的小林,被保送进入高一。“没有看综合素质,还是只看学习成绩。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算比较好的吧。”她所说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还包括一些品德上的,但一张试卷所能反映的只有学习成绩。

  对于课改,小林的看法是:换汤不换药,该怎么上课还是怎么上课。她说,“换汤”是指换了教材和增加了研究性学习。但老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逼迫学生去题海训练。因为“老师认为,应试那套是最有效的提高中考分数的途径”。

  小林说,初中历史老师组织学生到三坊七巷去,老师说,研究性学习在中考中用得着,当时同学们都很兴奋,探究得很认真。后来大家才发现,研究性学习成果在中考中感觉不到,我们是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小林的同学小赵则告诉记者,初中时学校经常把研究性学习课改成自习课。

  本该在课改中获益的,小林认为因为老师走过场而使学生并没有学到;而高中没有课改,导致初高中脱节严重。小林说:“我们同学一起聊天时都说,我们这一届学生运气不好,也可以说是课改的牺牲品。”

  中招录取仍看分数

  “课改理念很好,但我们的老师依然要面对中考和高考,没办法。”福州台江某中心小学一名陈姓老师不住地摇头。

  他说,很多时候,社会上乃至教育行政领导,还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教学水平;每学期都有不同形式的“质检”,要当众算“优秀率”、打“平均分”,造成一些校长以此优秀率、平均分来评价教师,一些老师自然把眼睛盯在一两分的平均分上进行竞争。

  “今年中考改革,与其说把学生从分数中解脱出来,不如说分数之争愈演愈烈。”我省教育界一名专家痛心地表示。

  他告诉记者,教育部本来是提倡课改实验区中考全部实行等级制,但是我省为了稳妥起见,采取了“分数+等级”的办法,即语文、数学、英语等3科采用百分制,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6科采取等级制。

  他说,有些地市在中招录取时,采取了“等级是资格、录取看分数”的模式,以等级制记载的6科,只要求达到相应的等级即可,最重要的是看百分制计分的3科总分。这也意味着,要升入好的普高,语文、数学、英语3科总分变得尤其重要。而因为3科总分较原来7科总分大幅降低,“如今差一分两分甚至半分,都变得尤其关键”!

  □新闻背景

  课改势已燎原

  2001年,全国42个国家级实验区进入课改,厦门成为我省首个进入课改的实验区。2002年9月,我省23个省级实验区小学、初中启动课改;2004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的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改。

  高中方面,2004年,教育部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开始试行高中课改,并打算用4年时间在全国推进。2005年,江苏省启动高中课改,而原定同时启动的我省高中课改暂缓。

  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环节。课改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价体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