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的好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2:39 新晚报

  本报记者 董艳春

  28年来,他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把为农民患者解除病痛当作最大的快乐,在乡村医院这个最基层,也是最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一个好医生对患者的仁心、爱心和真心,一位好党员对事业的赤忱之心、忠诚之心,这个城市的普通百姓,都因战胜军而感动着。

  救死扶伤为天职

  在农民患者的眼中,战胜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以至于之前记者一直误以为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其实是‘正宗的’城里人,老家在鹤岗。”憨厚的老战笑着作答。他救治了无数的农民患者,付出的是流淌着汗水的青春,甚至还有最宝贵的健康的躯体。是什么在支撑他这位乡村医生,心甘情愿地做一辈子“农民的儿子”?战胜军说,是农民患者无限的信任,让他早已把救死扶伤当成了生命的全部。

  这些年来,凡是有疑难危重的急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休息,老战都会及时赶到医院,有时候一个晚上甚至要从家到医院间往返好几次,最多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今年5月14日晚上10时,他突然接到急诊通知赶回医院。原来前进村妇女魏淑霞临产,在家里接生,生命垂危。在患者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他立即组织抢救,并从医院垫付了3000元钱,派人派车到市内血站取血,为她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每一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让痊愈的农民兄弟面带笑容离开医院,老战都会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

  拒绝红包树新风

  作为医生,为患者送医治病,不仅是一种职业要求,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战胜军经常对职工说,农村医院生存不易,农民生活更不易,许多农民患者东借西凑,甚至卖房子卖地来治病,你再乱开药、多收费、甚至收“红包”,良心何在!战胜军经常主刀手术,每当遇到患者送红包时,他的原则是,一律谢绝。今年1月26日,阎家岗农场农工魏亚珍来医院,点名让战胜军给她做剖腹产手术。她说:“战大夫,我知道你得了病,正在化疗,可我已两次失去了孩子,我不能让这个孩子再没了,我哪儿也不去了,就信着你了。”孩子顺利出生后,家属拿出500元钱感谢老战,他实在拗不过,便把这钱替产妇交了住院押金。遇到贫困的农民患者,他和医院的职工还经常“倒贴”钱。他曾经从家里拿来1000元钱送给一位欲卖房治病的患者。

  1998年,兰西县来哈打工的农民范德才,患胃穿孔在医院手术,主刀医生收了600元的红包。战胜军发现后,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战胜军对此事举一反三,开始彻底整顿医院的医德医风。医院先后出台了不准收红包、不准勒卡患者、不准开大处方等规定。还实行了“单病种限价收费制”等相关办法,将医院各种诊疗所需的费用明细张榜公布,以及制定了医生收“红包”、超标准收费的处理办法,并公布了30多种疾病的限价收费标准。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成了疾病缠身的患者,先后因心脏病、肺癌三次受到死神的挑战。10年前患心梗后,他就当自己是活一天赚一天。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尽管如今新发红十字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甲等医院,但还要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一流的“农民医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