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极地之旅——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3:26 大连晚报
极地之旅——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

雪龙号的南极之旅充满了艰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海上刮起七八级大风,浪高达二三米

  部分队员出现晕船反应,出航后首顿晚餐缺席不少人

  家乡人的祝愿伴随记者渡过难熬的晕船关

  晕船考验队员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长江口锚地电

  18日上午10时45分,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民生码头出发,开始了长达20855公里的漫长考察之旅。出乎考察队员们意料的是,刚刚开始科考之路的雪龙号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考察船不得不在长江口锚地暂做停留,由于风急浪大,不少队员出现了比较强烈的晕船反应。克服晕船所带来的不适,已经成了队员们必须通过的第一道考验。

  浪高达二三米

  虽然对海上的风浪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南极科学考察队都是在进入西风带后,或者在进入远海后才遭遇较大的风浪,而本次科考队刚刚行进到长江口,雪龙号就受到了冷空气的影响。据船上气象小组的测算,截止19日凌晨,海上的风力已经达到七八级,浪高达二三米。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雪龙号暂时在长江口船舶锚地下锚停泊,等待天气转好后出发。

  身在船上的记者感受到了风浪给船舶带来的影响。虽然总重达到2万多吨,但是由于船舶外形、重量分布的不同,决定了雪龙号不可能像渤海湾中的客滚船一样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风浪的作用下,巨轮不停地左右摇摆,从船首方向看,横摇幅度最大可以达到6度,记者可以明显感到船在不停地晃动之中,放在舱内写字台上的笔不住滚动。而站在甲板上,风大到连人说话都听不清楚。

  18日晚上,雪龙号搭载的直升机被紧急用8根钢缆加以固定,同时船长沈权还向科考队员们逐屋下发了固定物品用的胶带和行李绳,要求队员们将物品固定好,记者也将

笔记本电脑用胶带牢固地粘在桌面上。到19日下午,天气状况进一步恶化,海风大到在甲板上无法长时间立足的地步。但雪龙号仍将按预定计划开出长江口。

  晕船反应“袭击”队员

  风浪带来的第一个副作用就是强烈的晕船反应。不少科考队员从来没有过海上生活的经历,在不停地摇晃之下,出现头发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在所难免。记者也出现了轻微的不适,眼冒金星、浑身流冷汗,但所幸尚能坚持。

  18日上午,雪龙号出航后的第一顿船上午餐人到得还非常整齐,但到了晚餐时间,由于晕船队员人数众多,本来坐无虚席的大餐厅里显得有些空空荡荡,不少队员没有来吃晚餐。据记者初步估计,没在规定时间就餐的队员人数接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考验一个接一个

  “如果晕船的话,千万不要低头,最好到甲板上溜达或者干脆上床睡觉,但食物一定得按时吃,否则会更难受。”有多年远洋经验的三副王飞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王飞说,晕船的感觉将一直持续到出海后一到两周,到那时初次出远洋的人才能逐步适应这种摇晃。“对你们没有远洋生活经验的科考队员来说,考验是一个接着一个。”

  打开家乡“飞”来的千纸鹤

  18日晚上,记者打开了从家乡带来的千纸鹤瓶子,那里面装满了132位家乡人民带给记者的祝福。第一个被打开的祝福来自大连海军舰艇指挥学院的一位学生。“在浩瀚的大洋上,不要忘了家乡的人们正等着你们回来,祝福你们,也希望有一天我能驾驶祖国的舰艇去南极。”读着这样的祝福,记者感到心里暖烘烘的。有了家乡人祝福的陪伴,晕船不再是苦,一路南行将不再孤独。

  图片说明:雪龙号的南极之旅充满了艰辛。

  卢国忠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