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首家民营慈善医院转向赚钱搞慈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4:42 东方早报

  早报讯 (记者李祎 实习生 邓玉婷 责任编辑 周浩)

    新闻回放

    2005年2月,上海慈爱医院携“中国首家民营慈善医院”的名号开门问诊,创办者丁学金更是在国内首创“以病养病”的慈善模式,即从医院的正常收入中提取
一定比例组成资助特困肿瘤病人的“慈爱基金”,以补助家境贫困的肿瘤病人。

  如人所料,慈爱医院一开始就陷入了持续亏损状态,四个月过后,亏损已达四十万元。六个月之后,被媒体誉为慈善家的肿瘤专家丁学金溘然长逝。之后的三个月里,丁学金的儿子丁欢募集资金,改变管理思路,试图让医院“活”下去。

  昨天,出现在慈爱医院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位置上的丁欢多少还有一些不自然。也许是因为没有父亲丁学金在医学界那样高的声誉,也许是因为他在父亲故去不久便作出了改变慈爱医院经营方式的决定。

  这是丁欢聘请的新院长张华岳的首次公开亮相,丁欢称,由张华岳领衔的贫困病人评估小组已经开始运作,慈爱医院的“慈善”事业并没有终结,而是更加规范合理。

  如何既能扶贫帮困,又能保证医院的健康运营,是丁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方面改变经营困境

  丁欢说,他将从三方面进行改变。目前,医院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紧缺,他已经和投资商达成初步协议,转让了部分医院的股份筹集资金投入医院的下一步发展。同时,医院也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医院,新院长张华岳是毛遂自荐来的,之所以聘任张华岳是因为他提出了可行的医院改革方案,医院还要对目前的工资结构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完善慈善基金制度。随着医院经营状况的好转,医院将逐步加大慈善基金的投入。为了合理使用慈善基金剩余的资金,医院将成立一个贫困病人评估小组,在对贫困病人的身份确认后,才进行资助。但是,丁欢和张华岳都不得不承认,仅仅通过民政部门的证明还是无法分辨病人贫困与否。丁欢说,拒绝能够负担费用的患者才能真正把钱用于的确贫困的人。

  从新院长上任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癌症晚期病人的求助。医院总共免过一个肺炎儿童的治疗费和一位患者近80元的检查费。张华岳称为这两位病人减免费用是“自己的一点点权力”。

  新院长:赚了钱才能搞慈善

  丁学金去世以后,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慈爱医院陷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原本跟随丁学金就诊的肿瘤病人纷纷转投其他医院。半个月内,医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每天只有寥寥几名病人。慈爱医院昨天却出现了少有的热闹,这是因为张华岳利用自己的资源,请来了一些医生朋友为附近的贫困居民开展义诊。与“丁学金时代”相同,张华岳请来的专家们都是义务的,老专家们的报酬是中午的一顿便饭。

  对于医院的未来,张华岳表示“心里有数”。他认为,只有靠医院自身的发展,强势学科和专家的带动才能让医院“活”起来。在公立医院搞过行政,也管理过两家民营医院的张华岳认为,自己能完成当初丁学金那个看似两难的发展目标。

  “有病人才能赚钱!有钱了才能继续搞慈善!”张华岳说:“只有经过医院审核的贫困病人才能入住不久后开放的慈善病房。有经济能力的患者还是要付费治疗。”

  在医院的义诊活动上,慈爱医院还宣布,附近街道60岁以上的居民每年可以享受两次免费体检,低收入的贫困病人可以减免医疗费用。张华岳表示,医院也希望将肿瘤科的特色做强,吸引更多没有医保顾虑的外地病人。

  相关报道:早报记者对话丁学金之子丁欢 “我不后悔支持父亲的做法!”

  早报记者李祎

  丁学金走了,他的儿子丁欢接过了慈爱医院的慈善事业,他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如何评价自己目前的努力,早报记者昨日与丁欢进行了一次对话。丁欢说,自己有一个合格的父亲,他愿意继续父亲的善心和事业。

  父亲没有亏欠家人

  东方早报:你什么时候知道父亲要做慈爱医院的决定?

  丁欢:去年我才知道父亲的打算,那个时候我家只有一室一厅。现在我妈妈跟我们住在一起,也还是以前那个一室的房子!因为爸爸所有的房产都变卖了,我不能看着妈妈一个人租房子住。

  东方早报:你父亲变卖家产搞慈善,曾经有人说过他近乎偏执,你怎么看?

  丁欢:我理解他的做法。我从小就看到了爸爸的善心,大冬天他把妈妈刚买的羊绒衫、羽绒背心送给病人和孤老,我长大后也自然而然接受父亲投身慈善的做法,我理解他。

  东方早报:有没有觉得你父亲亏欠了你?

  丁欢:没有。一个人一辈子有一个愿望、一个理想,有很多人都为了他们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我相信爸爸走的时候是心满意足的,因为他至少实现了他建立一家慈善医院的梦想,他不后悔,我也不后悔支持他的做法!

  对自己的做法有信心

  东方早报:开家庭会议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你继续经营慈爱医院,你坚持是为了什么?

  丁欢:我们主要是为了带动其他企业和一些社会力量,共同把慈善医院这个事业做好,尽管带这个头是要付出代价的。

  东方早报: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你父亲在世,他会不会同意你现在的想法,比如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来审核病人是否贫困?

  丁欢:我爸爸在去世之前就认识到,“以病养病”的道路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很难走得通的,所以他当时也希望能引进资金。由于之前我们也制定了审核贫困病人的制度,但是由于父亲的善良,这个制度没有很好地施行,越来越多人认为我们是不要钱的医院,即便是有经济能力的人也不愿意花钱,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东方早报:接下来你有怎样的计划?盈利和帮助更多的人,哪个更重要?

  丁欢: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突出我父亲生前擅长的肿瘤治疗学科,吸引有经济能力的病人,有了实力之后再逐步实现我父亲“以病养病”的理念。

  医院盈利和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这两点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我两个不分孰轻孰重的目标。

  东方早报:你觉得医院的前途怎么样?很有信心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丁欢:我有信心!

  专家建言

  帮困要有针对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社会卫生领域专家龚幼龙说,“能否解决慈爱医院的根本问题,要看贫困病人审核小组具体怎么操作,如果审核得还是很宽,那有可能还是不能有所转变,紧一点,就有可能实现收支平衡或营利。”

  龚幼龙形象地说,贫困审核小组的审核标准就像“水龙头开关”,可以控制医院要帮助的对象范围大小。

  “要行慈善之路,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对帮助的对象要有一个针对性,比如只针对特殊疾病的特殊阶段,或是只针对经济收入水平在某一个界线下的。这样还比较有可操作性。“‘以病养病’的思路有新意,但是还得看它有多大的力量和承受能力,因为晚期的肿瘤病人是个无底洞,费用太昂贵了。”龚幼龙说。

  须建立社会公信度

  在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闫东方看来,慈善医院应该有规范的操作方式和透明的开销流程。慈善医院的运营资金应该是稳定的。“建立慈善医院要有一个规范章程,要建立起社会的公信度。”闫东方说,想从事慈善事业,有一腔热情是很好的,但是得有相当的资金作为后盾才行。

  “如果这个资金来源于社会捐助,那么就更要建立一定的规范章程、社会公信度。这样才有人愿意捐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