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随想录》背后的《随想录手稿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6:01 光明网

  “相对于由冰冷的铅字印出的定稿,作家的手稿保留了许多作者修改过和社会机器过滤掉的信息,它们虽然芜杂,却更接近于作者的原初思想,反映了作者心迹的真实变化,是一个更有诱惑力和思想价值的文本。”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博士开始比较《随想录手稿本》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和最后定稿出版的《随想录》。他发现巴金曾在不同时
期里,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随想录》进行过大量修改。

  《怀念老舍同志》

  《怀念老舍同志》收录在《随想录》第二册《探索集》里,1979年12月15日写完。巴金对这篇文章的删改,甚至使一篇文章出现了两个内涵不同的文本,同发表出版的稿子比较,手稿中表达的思想更为丰富和尖锐。

  如在谈到老舍“文革”中的遭遇时,巴金初稿跟修改后的稿子有很大差别,初稿是这样写的:“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时候,他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北京市文联开会,想以市文联主席的身份发动大家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但是就在那里他受到拳打脚踢,人身侮辱,促成他的不明不白的死亡。十几年来,他呕心沥血百般歌颂我们的新社会,可是就是这个‘如此美好’的新社会让他横遭凌辱、悲惨死亡。”

  也许觉得不恰当,在后来的定稿里,“促成他的不明不白的死亡……悲惨死亡”这些话变成了“自己成了文化大革命专政的对象”。

  按照手稿恢复被巴金删去的这些文字,我们会发现在这篇文章定稿中并不明朗的一层意思,变得十分明朗:巴金对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所走过道路的反思,对知识分子政策和知识分子改造的质疑。当时人们习惯把一切罪名都推到“四人帮”身上,而从巴金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四人帮”迫害老舍的控诉,造成老舍的悲剧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为什么对知识分子总是不信任呢?”

  我有权根据宪法保卫自己的权利

  在写《随想录》的时候,为了获得通过和发表,谨慎的巴金经常是自己首先删掉一些敏感词汇,让文章尽量不“刺眼”。可即使是这样,他原本删改过的文章在见报以后也会被编辑删改。其中,有因为当时的国情和社会环境而删除的。比如《二十年前》删掉的倒数第二段:“我应当维护宪法,我也有权根据宪法保卫自己应有的权利。投票通过宪法之前全国人民多次讨论它,多次修改它,宪法公布之后又普遍地宣传它。平时大吹大擂,说是‘根本大法’,可是到了它应当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却又找不到它了……”

  在手稿上有但在出版成书时被删掉的还有这样的话——

  《真话集》中的《十年一梦》里一段话:“自己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别人举手我也举手无条件地重复,别人讲什么我也讲什么……”

  《随想录》有个渐进的过程

  在《随想录》的写作过程中,巴金的思想不断变化,但他的总体思路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多时候,巴金采取的是容忍和理解,等待大环境容许时再表明自己的态度。

  比如《随想录》第五册《无题集》中的《人道主义》一文,巴老是借着邓朴方的文章才发表自己的看法;《怀念胡风》的文章也是在胡风逝世以后,等评价胡风问题的好时机出现以后,才拿去发表。

  有人说《随想录》是个人话语与官方话语的混合体,这个结论大致是对的。在《随想录手稿本》中,可以看到巴金不是无所顾忌在发言,他的许多话到了嘴边还是留了三分的,在谈论那些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话题时他要么吞吞吐吐,要么是在手稿上一改再改,而与现实问题距离较远的话题,他不但写得顺畅,而且修改得也少。(《南方周末》11.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