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张学忠张中伟调研成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6:0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陶然19日,周末,阳光明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等省领导深入走访成都市7个区县,探寻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路径。

  我们的生活洒满阳光

  一排排别墅般的农房掩映于柑桔林中,初冬的蒲江县复兴乡彭河社区一派和谐景象。

  去年10月以来,依托成都中心城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复兴乡整理土地3800亩,同步实施农村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三大工程”,成为成都“以城带乡”的典型。年初,首批115户农民搬进了花园一样的彭河社区。

  村民李启洪没想到,刚搬进新居,又迎来贵客,省委书记张学忠走进了咱农家门!“沼气不花钱,烧饭方便得很!”“建新房政府还有补贴!”带书记四处参观,李启洪笑得合不拢嘴。

  来到社区活动室,“居民创业意识培训班”火热的学习氛围感染了张学忠。“农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家要加强学习,努力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简短的演讲话音未落,教室里已掌声如潮。

  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聚集到张学忠身边。看到村里卫生站、劳动保障所一应俱全,统一建设沼气、集中饲养生猪家禽给老百姓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张学忠十分高兴:“大家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么?”

  “我们住得不比城里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大家伙七嘴八舌抢着说,欢乐的笑声溢满山村。

  培育统筹城乡的产业支撑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成都走在全省前列。纵观各区县在实践中创造的种种经验,产业支撑这条主线分外清晰。

  在复兴乡,产业支撑表现为引进龙头企业中兴万邦公司,其投资1.2亿美元建设的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将成为3000农民就地转变为工人的有效载体。而新津县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载体则是工业园区。

  “现在的日子比过去种地强多了!”在新津县纯阳小区,为支持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建设而成为失地农民的喻华英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因为在政府帮助下,她和一同拆迁的乡亲们不仅住进了漂亮的安置小区,而且在工业园区提供的3.2万个就业岗位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着力培育产业支撑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前提。”看到乡亲们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张学忠道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夯实产业基础,才能巩固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

  离开新津,张学忠一行还先后考察了成都武侯、青羊、金牛、成华、锦江五城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永康森林公园创造了农民入股经营的新模式,“五朵金花”的休闲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城乡统一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体系建设已经成功破题……一个个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一幕幕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令张学忠一行倍感振奋。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在听取了成都市的工作汇报后,张学忠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抓得早、思路新、力度大、效果好,一些地方城市和农村已不再是两个“世界”,城乡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打破。

  成都的大胆探索和生动实践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城乡差距扩大等深层次问题创造了经验,给全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希望成都市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着力培育产业支撑;进一步打破城乡体制壁垒,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下大力气解决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率先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

  张中伟对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成都的实践真正体现了城乡统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希望成都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规划上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自身发展实际;在培育产业支撑上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特色和主导产业;在机制创新上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继续为全省提供经验。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土地整理、水利、交通、沼气、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成都的支持力度。

  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强调,成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积极探索。成都取得的基本经验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他还就成都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省委副书记甘道明,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省政府秘书长李洪仁参加调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