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路风尘 格尔木——渔水河,你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7:3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这是一条消失的河流,可是这条河流,却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人们在对这座城市的描述中,还习惯地使用“河东”“河西”的字眼,这两个在任何版图上都找不到的地理称谓,是一条河流曾经穿城而过的确凿证据。

  其实,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水并不陌生。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汇集的地方”,而半个世纪前,远道而来的慕生忠将军也是看中了格尔木河辽阔的水域,才近乎诗意地完
成了对一座城市的奠基。有关资料显示,格尔木水资源总储量为69.372亿立方米,仅格尔木河的年径流量就达到了7.821亿立方米,而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之丰富,水位之高,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一位老柴达木人在描述半个世纪前的格尔木时,使用了这样的文字,那里处处是沼泽,沼泽中的泉眼,经年冒着汩汩的泉水,这样的情景足以让许多缺水的内地省市羡慕不已,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格尔木是柴达木盆地真正的“水乡泽国”。

  然而关于那条流经格尔木的河流的记载非常有限,以至于在我们翻阅了大量格尔木地区与水有关的资料后,竟然找不到关于它的只言片语,或许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能为我们提供线索。

  大多数为这座城市奠基的老人都已离开了这片土地,好在我们有幸地找到了曾经亲眼见过这条河流的第二代格尔木人———格尔木市水务局局长马国路。

  马国路1966年从山东省济南市来格尔木,曾是知青。他说那条河其实是一条漫灌渠。马局长说,当年格尔木的行政划分一共有三大块,一是部队,二是西藏驻格单位,另一块是当时还是县级编制的格尔木,而当时这三个行政单位的分布也的确是以那条漫灌渠的位置为界限的,河的西岸是部队和西藏单位,东岸则是格尔木县,这也是“河西”和“河东”称谓的由来。

  当年,河西是格尔木地区的商业繁华区,在那时候人们的眼中,河西的繁华程度决不亚于今天的北京王府井。而河东只有一条短短的街道,这条街道就是今天的金峰路。街虽短,可是从西头走到东头,却需要半个小时,因为当时格尔木的人太少了,每走几步,你都会碰见熟人,你得停下来和他们打个招呼。街面上的建筑多为土坯房,街的两侧修建着一个理发馆、两家小商店、一家旅社,这就是格尔木县当时全部的“家当”。在街道最西头,有一栋两层楼的建筑,这栋楼和河西的将军楼隔河相望,成为当年格尔木地区最豪华的建筑。

  河的名字叫渔水河。现在的中山路和金峰路交界地带是当年的渔水河的所在之地。马局长说,渔水河是蚊蝇的孳生地。有一位老知青曾经这样夸张地描写过格尔木的蚊子,“大的三只可以炒一盘菜,多得不敢用嘴呼吸,一张嘴就可以吃上几只”,看来当年傍水而居的格尔木人并不幸福。

  城市在成长,城市成长的过程中,渔水河变得越来越碍事了,上世纪80年代,渔水河终于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被填埋了,一条崭新的公路,取代了那片蚊蝇孳生的沼泽,经过历年的扩建,这里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半点模样了。城市的商业中心也不断东移,在当年杳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一座座商场,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高原新城,风情万种地伫立在了昆仑山下,而曾经热闹一时的金峰路终于成为了城市的郊区,渔水河也最终被人们淡忘了。

  和许多有着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城市相比,格尔木年轻得就像是襁褓中的婴儿,可它半个世纪取得的建设成就,也许是许多城市不能望其项背的。

  其实我们所寻找的那条消失的河流的记忆,就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记者 李 皓 曹发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