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才培养,企业不应做旁观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8:56 解放日报

  本报讯(李爱铭 记者 徐敏)昨天,同为三获“挑战杯”的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举办高峰论坛。专家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老师、学校、社会要衔接,为其打造成长“生态系统”。这个环境中,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而不应做旁观者。

  企业与学校对接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郑浩峻呼吁,在为创新人才打造“成长生态环境”过程中,企业应当与学校对接。

  目前,不少企业抱怨很多人才青睐外企。郑浩峻指出,这是因为不少外企提供完善的培训。培养创新人才,应当全社会共同努力,企业不应只在大学生成才后“摘桃子”,为什么不能到高校来联合培养?目前不少外企到高校设奖学金、合建实验室、提供实习岗位等,做得比国内企业好。

  同济大学一位校领导也指出,企业与高校对接,不仅能使人才更适应企业需求,而且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入学生心中,是种很好的宣传。企业与学校对接是双赢之举。

  教师与学生对接

  “挑战杯”是大学生科研创新大赛,但专家们指出,这不仅是学生的事,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来。而且,老师还要善于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形成师生相长的良性互动。

  1999年,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几位同学通过BBS,联合近百位家住黄河两岸的同学,暑假期间完成对黄河水的取样分析,参加“挑战杯”获奖。老师受课题经费限制而无法操作的课题,学生另辟蹊径轻松完成,这事对老师触动不小。据了解,今年参赛的吸毒者心理分析等学生的项目,也已被相关院系老师看中,准备纳入课题深入研究。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灵感多,老师可受启发开拓研究思路;同时,老师的系统化指导,可使学生科研更完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