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管正职公选首日咨询多 报名的尚为数不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3:15 扬子晚报

  江苏首次公选省管正职干部的消息经本报披露后,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今天是公选报名的第一天,记者上午从设立在南京华东饭店的报名点看到,电话铃声是一刻不歇,网络上几乎每次刷新都有新的信息。现场负责人透露,今天上午短短数小时,就收到各类咨询电话100余个。因为此次公选程序严格,所以上午报名点接到的信息多为咨询,正式。为广泛发动符合报名条件的各界人士踊跃报名,接受挑选,同时也为了让社会更多了解此次公选的相关信息,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就本次“公选”的几个热点向记者作了说明。

  报名程序分七大步骤

  第一步为发布公告和简章,有意报名者可在http//www.jszzb.gov.cn查询到此次“公选”的公告和简章。第二步为报名与资格审查。报名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到设在南京市北京西路67号的华东饭店现场报名,也可在网上报名。在江苏省各省辖市市委组织部、各部省属高等学校党委组织部同时设立报名点。第三步为笔试、民主推荐和面试。第四步为组织考察。按笔试和民主推荐阶段的得分与面试得分权重3:7,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人选。第五步为差额票决。根据考察结果,每个职位确定23人作为差额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进行差额票决,最终确定1名人选。第六步为公示。拟任用、聘用人选在媒体进行公示,时间7天。第七步决定任用、聘用。

  选拔设六道“关卡”确保公平

  省公选领导小组设置了六道“关卡”,严把“公平”二字。

  “前期准备关”确保“能胜任”。比如省信息产业厅厅长人选,必须熟悉国家关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掌握国家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组织拟定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的发展规划,推进科研开发以及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等等。保证候选人能胜任竞选岗位。

  “资格审查关”确保“无假冒”。在进行资格审查时,严格对照规定的资格条件认真把关,特别是要注意把好报名人员的政治条件,并对年龄、学历、学位、任职经历和奖惩情况等进行细致审查

  “考试命题关”凸显“专业化”。本次笔试的命题不是随便出的,而将从不同岗位、不同职位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研制,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组成命题专家组,以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水平。

  “民主推荐关”保证“无外行”。这次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将是与各职位紧密相关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与此职位相关单位的人员,做到让人才来识别人才,让人才来挑选人才,同时确保推荐结果的公平公正。

  “组织考察关”确保“客观化”。对进入考察名单的候选人,将由专门的考察组考察。考察组将由专职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组成,并由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带队。考察组将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差额票决程序人选的排序建议。

  “决定任用关”一定“按程序”。决定任用后,按照相关条例,拟任用名单将在媒体上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公选并不影响后备干部使用

  公选的省管干部职位毕竟有限,省内外众多可以胜任岗位的人才一旦没选上,是否会造成人才浪费?也有人问,现在省管干部多采用公推公选,那么现在的后备干部人才库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对此,省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解释说,江苏各级党委一贯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库,那么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个积极促进的关系。勇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勇于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对后备干部是否优秀的实践检验。这几年我省各级党委普遍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搞好了,公开选拔就有了较好的竞争基础和充足的挑选余地。另一方面,公开选拔为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开辟了渠道,还可以使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对那些公选中表现突出、发展潜力大而又未能竞争上的同志,省委组织部将把这些同志按照后备干部选拔的程序纳入后备人才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和使用,这对后备干部工作也是一个新的加强。况且,公开选拔不是干部任用的唯一方式,所以,它不仅不排斥以其他方式来选拔任用后备干部,而且对后备干部的备用结合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报记者祖六四李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