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读技校是资源浪费还是择业观改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5:49 海峡都市报

  

大学生读技校是资源浪费还是择业观改变(图)

  4学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大学生一向被认为天之骄子,放弃大学文凭转而读技校,这在前几年可能还是天方夜谭。可是,惠安技校今年就招收了4名大学生,他们有的已经手握大学文凭;有的很快就要
毕业,却放弃了学业,都是为了“学一门技术”转读技校。

  这种行为是在走下坡路吗?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什么问题?在求职日益困难的今天,他们的选择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核心提示

  2005年9月,惠安技校新开设的船舶修造专业和焊接冷作两个专业吸收了400多名学生,其中有4名学生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们都是进过大学院校,又重新“回炉”来读技校的。这4名学生是:

  曾良琨22岁2003年考入泉州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

  连云翔23岁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大专学历曾于惠安国土资源局档案室工作

  邹伟拳20岁2004年考入厦门南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庄晓声23岁泉州华侨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大专学历曾在深圳实习过一年

  【事件篇】

  “希望早点学一门技术,有一份工作”

  接受过大学教育却又回到更低层面的学校来念书,到底图的是什么?其实,4个人都有着大同小异的看法。

  不求学历

  为学技术

  庄晓声在深圳实习过一年多,找过不少工作,都碰了壁;亲戚为他介绍了份制作模型的工作,他也因为没有手工技术,不能胜任。这个学期开学前,父母要他回来念技校,他几乎没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他心里有了打算,如果学历不能让他谋得一份工作,那么,他就去学一门技术,至少可以多一些机会。

  连云翔放弃国土资源局的工作来念技校,得到父亲的支持,却受到母亲的反对,周围也有不少声音,说他在国土资源局虽是临时工,但也算在国家机关,念了技校当工人,不是降低了层次吗?可是,连云翔铁了心,他想要的是一个缺了自己不行的岗位,想要一份实实在在、流汗拿工资的工作。辞职那天,也有心酸的感觉,毕竟失去了一份工作,可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他只能好好打算将来,做好心理准备,学好技校的功课,以便将来顺利就业。

  在技校找到了

  稳定感

  瘦瘦的曾良琨有着李亚鹏似的样貌和神情,有点酷,很有主见的样子。本来,再念一年书,他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了,但在最后一年开学时,转到惠安技校来报到,这样,他必须多念一年的书,拿到的文凭却比原来能拿到的文凭低了一个层次。然而,曾良琨却说自己的行为是在“争取时间”。

  家境不是很好的曾良琨在学校时就很关注就业问题,他常常去人才市场打探,发现像他这种专业的毕业生,除非学得非常好,否则,很难找到理想对口的工作。这种就业的压力很快缠上了曾良琨。

  离开大学之前,同学们劝他念完大学再去读技校,他考虑再三,决定放弃大学学业,希望早点学一门技术,有一份工作。而且,他相信,只要他有心,以后一样有机会发展。

  刚进技校的时候,心里颇感失落,特别是曾良琨发现自己班上一个同学,竟是妹妹的同学,而妹妹正在上大一,那种尴尬和反差,让他难受了一阵。可是,当一切都习惯了以后,他心里找到了在大学里找不到的踏实感和稳定感,他再也不为以后工作的事犯愁了。

  从最初的失落到现在的内心踏实,是4名大学生在技校的共同感受。

  课程简单

  学习压力不大

  进技校已经快3个月了,4个人中,除邹伟拳是学焊接冷作外,其他3个人学的都是船舶修造专业,按课程安排,他们这个学期学的是专业理论课。与原来大学里的学业相比,大家普遍感到,技校的课程较简单,涉及范围较少,但针对性强,科目细化,很好理解,与实际接近。

  虽然不能确定他们是否比别的同学接受得更好、更快,但4个人还是发现,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常常与同学不同,而且,有不少同学对他们的理解方式有些惊讶。在未参与实际操作之前,他们还不能了解自己学得是不是很好,但目前的理论课,对4名大学生来说,并不存在什么困难。

  惠安技校的骆校长介绍说,造船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虽然有加入现代的技术,但要求并不高,4位大学生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学好这门技术,以便今后顺利就业。

  【探究篇】

  “当工人只是一个起点”

  4个大学生进技校学习,既不是学校主动上门招生,也不是相约一起来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谋而合地作出这一少见的决定呢?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而他们周围的人又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启示和影响?

  大学里都学

  冷门专业

  曾、连、邹、庄4个人在大学里念的原本都是专科,而且都是冷门专业。连云翔说,大多数同学都和他一样,毕业两三年都不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曾良琨和邹伟拳虽然都还没毕业,但他们了解到,学校里同专业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大多参加了工作还是没法养活自己,还要依靠家庭的资助。虽然是大学生,但有的人连蓝领的工作都找不到,庄晓声的一些同学现在还在当营业员,收入很低。

  没有修完学业的曾良琨和邹伟拳家境都是较贫困的,大学的学费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在就业前景又不乐观的情况下,放弃大学学业,选择念学费低得多的技校,也可为他们缓解不少压力。

  上技校看好

  就业前景

  明年,惠安县将有一家大型船厂投入生产,预计需要相关技术工人达七八百人,而惠安技校今年开设船舶修造和焊接冷作两个专业,意在为其输送技术人员,所以,这两个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就业前景很被看好。

  4个大学生决定念技校之前,对这一情况就有了了解,可以说,他们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这个来的。但大家也都有心理准备,连云翔说,即使将来学了技术,要进船厂,应该也需要通过考核,所以好好学习是目前的关键。但他们也明白,即使将来不进入船厂,有了一技傍身,要找个谋生的职业应该也会容易一些。

  “就业前景较好是技校的特点。”惠安技校骆校长说,虽然近年来,技校招生较为困难,但从技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几乎都能找到工作,这与技校办学定位清楚有关。惠安技校1988年成立,设置过不少专业,也改变过不少专业,学校办学定位就是培养技术工人,设置专业大多以本土企业需要为主,像当年福建炼油厂需要工人,惠安技校便开设了化工专业,为他们培养了几百个工人,学生们毕业后,大部分进了厂,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当不了状元

  就当工匠

  庄晓声念技校是爸爸妈妈的主意,他是家中独生子,性格较内向,原来,父母对他期望也很高,他们出资让儿子到华大念书,希望他毕业后能找份稳定的工作,当个白领。然而,毕业后,庄晓声在深圳一年的经历,让他看到现实与想法的差距。

  “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大家都想当白领,竞争太激烈;而另一方面,很多工厂又缺技术工人,与其拿着张大学文凭找不到事做,不如学一样技术,安心当个工人。”庄晓声的母亲似乎很能接受现在的情况,以前对儿子的期望,现在已经平淡成对现状安稳的追求。她觉得,儿子有个职业,有个平凡却安稳的人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与庄晓声的父母一样,其他3个人的父母,也大都认同了孩子的选择,就是连云翔的母亲,刚开始舍不得儿子辞去国土局的工作,在家人的开导下,也认同了儿子的看法,觉得儿子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路,会更有利于他发展。

  除了父母的理解外,4个走了一条不同路子的大学生也得到同学和朋友的理解,虽然,连云翔身边有些人认为他放弃国土局的工作可惜,但他的同学几乎都理解他的做法,毕业几年还不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大家都对稳定有了向往,即使是退而求其次,也有不少人可以接受。而曾良琨的一些同学甚至也开始打听技校情况,表示也想学门技术。

  蓝领不是

  一辈子的事

  “当工人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最终目标。”曾良琨的话说出4个人的心声,一日当工人并不表示要一辈子当工人,从惠安技校毕业的不少学长就是从一线做起,最后转向了管理。

  吴怀东是福建炼油厂消防队中队长,他是1991年从惠安技校毕业后进厂的,当时学校一起进厂的有191人,全部安排在生产一线,吴怀东也不例外。那时候,吴怀东心中也有目标,但并不高远,因为属于工人编制,他只想好好工作,争取几年后当个班长。可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并经过学历深造,他走上管理岗位。而与他同期进厂的同学,也有好几个从一线走上管理岗位。即使没成为管理人员的同学,也大多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每个月拿着一两千块的工资,比一般大学生工资还要高。

  以当工人为起点,慢慢向上发展,是4个大学生共同的想法。如连云翔所说,他现在有张大专文凭,再学一门技术,先解决就业问题,以后要向管理职位发展的时候,也有大学文凭做硬件。

  【观点篇】

  “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读完大学回头读技校,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呢?或者说它暴露了现在高校教育的哪些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泉州华侨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少牧教授和泉州市人才中心主任陈连进。

  高校专业设置

  应讲究科学

  陈少牧:4个大学生“回炉”念技校,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技校教人一技之长,能满足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但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4个大学生都碰到了一个共同问题,念了大学,因为专业冷门,找不到对口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有所欠缺。

  高校设置专业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超前性,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适应社会需求。但是,现在高校有一些专业,属于长线专业,一时间社会还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而学校已把人才培养出来了,这样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

  当然,高校设置专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历史系,这种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需求可能不多了,但高校还是会设置这个专业,因为学校里有这方面的师资和设备,不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在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也不是高校能单方面解决的。在高校专业设置问题上,还是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扶持需要扶持的专业,控制总量。

  4个大学生“回炉”念技校的事,对于各个层面的院校应都会有促进作用,以后各级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会更懂得从高处、远处看问题,考虑社会需求,科学地进行调研、论证,避免跟潮流、追时尚的短期行为。

  先就业后择业

  改变职业观

  陈连进:大学生“回炉”念技校,我不认为是一种进步,反而是一种资源浪费。当然,这可能是一些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也许也能解决一些眼前的问题,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首先,这涉及一个观念问题。人们总是把大学生与高职位高收入挂在一起,“学而优则仕”,觉得进了大学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光明前景。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指导,大学应该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是培养做学问的人才,并不是制造劳动力的工厂,上大学并不应与就业直接挂钩。

  大学扩招没什么不好,只要高校教育注重质量,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越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不要总存着上了大学就要获得多高的职位的思想。大学生就业要打破传统思维,有明确的想法、准确的定位,找到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

  人要往高处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个规划,有个明确的目标,每一步都朝那个目标迈进。就是眼前的就业情况不乐观,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来改变现状,而不应走向更低层次。大学生放弃学业转而学习更低层次的东西,是一种资源浪费,低层次的工作,应该让更低层次的人来学着做,这样才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当然,也许,这4个大学生都是把当前决定当作权宜之计,毕竟有些人还要考虑经济问题,先就业后择业,保证了生活以后,再考虑以后的发展,也不是不可以的。就像这4个人一样,他们对于未来都还有打算,并不是把当工人作为一个目标,还是值得鼓励的。不过,还是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