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脚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总工会 采访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0: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云南红河,祖国南疆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个哈尼族、彝族等10个少数民族集居的民族自治州,工会工作是开展的也是有声有色,工会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红河工会离职工最近。”这是红河州职工发自内心的赞叹。

  在云南温暖的冬季里,我们来到了红河。短暂的采访,感受最深、也最想表达的是
:这里的工会工作者们,面对经济改革的新形势,面对工会工作的新任务,面对职业价值实现的新途径,付出了大量心血,令人尊敬。夯实工会维权基础

  “干了27年的工会工作,直到现在才感到工会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会干部的工作不单是人们说的是打球照相、游园开会,工会干部说话顶用,工会干部的工作令人羡慕,它是联系职工的真正纽带。”———开远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平

  “在红河,工会真正做到了从源头参与政府决策。”红河州总工会主席陈燕华,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从她笑眯眯的眼睛里读出的是深邃。

  从2002年开始,在州、县(市)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工会的努力,州总工会主席进入了常委班子,两名副主席分别进入州人大和州政协,13个县(市)总工会的主席分别进入同级人大、政协任副主任、副主席。此外,州总工会三位领导分别进入国企改革、医疗改革等20多个领导小组,或任副组长或为成员。这一切为工会组织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州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召开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3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州委、州政府领导认真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先后研究解决困难职工进入低保问题、劳动模范管理和对困难劳模进行帮扶问题等。

  面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新形势,州总工会主席陈燕华任州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州总工会干部直接参与国企改革工作,全程参与国企改革,实现了组织和人员保障。在国企改革中,坚持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构建工会维权平台

  “几年前,一家国营企业倒闭了,上千人下岗回家。当时正值年关,怎么办呢?当时工会还没有现在的帮扶系统,陈主席带着我们工会干部筹了一点点钱,站在工会门前为职工们发米票油票……工会和职工是一家人啊!”———个旧市工会主席吴长生红河州的个旧、开远等地是云南省的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工人较为集中,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任务较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下岗失业困难职工急需得到帮扶救助。

  红河州总工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州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五级网络”,即县市建立中心(分中心),乡镇建立援助站,社区建立援助分站,基层(企业)建立援助点,使急需救助的困难职工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助和帮扶。经过努力,目前,红河州困难职工帮扶“五级网络”正逐步形成,全州共建州级困难职工援助中心1个,县市援助中心13个,乡镇援助站98个,社区援助分站90个,基层(企业)援助点434个。红河州困难职工帮扶“五级网络”的建成,在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全州“五级网络”就直接帮扶救助困难职工20248人次,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775人,免费为1877名下岗职工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为239名考取大中专的困难职工子女提供30.29万元的就学援助,为下岗失业职工发放小额信贷50.8万元,共接待信访557人次,为412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

  目前,红河州援助困难职工“五级网络”正成为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不仅密切了党和职工的血肉联系,而且还树立了工会组织情系职工的时代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工会的组织建设,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随着非公企业建会工作的开展,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也显得非常迫切。每期培训,教室里都坐满了人,过道上也坐满了人,大家都特别用功,这是工会工作实现创新的希望所在。”———蒙自县总工会主席华莎

  红河州的工会干部工作执著是有了名的。

  2005年初,根据全总和云南省总的要求以及省总签订的目标任务,红河州总工会在建会工作中提出了3个100%的要求。即:对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要100%动员加入工会组织;对新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要100%动员加入工会;对矿山、建筑、交通、文教卫生、餐饮等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要100%动员加入工会。通过对工商部门2004年底注册登记的企业及事业单位进行一次逐一扫描,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做到不漏一户。这次建会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县市分管的副书记、副县长亲自过问建会工作,州和县市总工会的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督查,使建会工作有了强有力的保证。工会干部不怕苦,不怕累,走断腿,磨破嘴,一家一户的去做工作,有的是三番五次才建了会。工会干部用他们的辛劳换来了建会的硕果。真正实现了“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