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翁10亿购3架空客 私人飞机成富人新符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3:21 第一财经日报 | |||||||||
在上海航贸董事长李林海看来,最能体现自由的就是开飞机,“自由得跟鸟一样。” 中国客户购入三架空客公务机 11月16日,空中客车公司宣称,一名中国客户确认订购了3架空中客车公务机,并将于2006年起开始交付。但是公司方面又表示,客人不愿意透露真实身份。
“能有这样出手的神秘客,大概就是李嘉诚之辈的人了。”杨笑侬揣测道。杨笑侬是中国通用航空网的执行总裁,也曾任远大空调集团航空部经理,当时为总裁张跃买进了中国第一架私人飞机。 据了解,这三架A—319空客中的两架采用豪华客舱布局,2006年交付中国用户后,将会被送到位于美国得州达拉斯的联合航空中心进行内饰安装。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方面也证实,这是迄今为止,空中客车大型公务机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是国内首次有私人客户订购空中客车公务机。 “空中客车的价格向来不菲,根据A—319飞机的目录价格,每架都在5540万~6650万美元之间,3架公务机就意味着起码得拿出人民币10亿多元来支付。”杨笑侬说。 而与空中客车激烈竞争的美国波音公司也在今年接到第一份来自中国的私人客户订单,一笔4450万美元的交易。9月12日,波音公司方面宣称,收到了订购“顶级富豪玩具”——私人飞机的中国订单,这架设计原型为波音737-700客机的BBJ(波音公务机)是一架私人用途的喷气式飞机,可以搭载149名乘客。 但波音方面也拒绝透露客户的详细情况。“我们也非常激动,但出于客户的要求,我们不方便提供客户的信息情况。”波音公司公务机总裁史蒂文·希尔说。 21世纪最大私人飞机消费国 据报道,飞机零部件供应商霍尼韦尔的最新预测显示,过去两年来新型商用飞机的全球需求一直不断增长,预计到2006年或2007年创下历史最高点,交货量达到850架左右。 看好中国私人飞机市场的史蒂文·希尔透露,来自中国的订单也使波音的总销售量接近100架,“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包括这份订单,波音公务机(BBJ)从1996年项目启动到现在,接到的订单数已经达到98架,其中39%为私人用户。 有研究报告称,中国包括私人飞机在内的通用航空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形成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的市场容量。 三个月前,亚洲公务机展在上海举行,世界顶级私人飞机生产厂家都曾登陆中国。“当时世界知名的公务机制造商,比如赛斯纳、雷神、达索、湾流以及庞巴迪等,都带了最新型的公务机参展。虽然会展现场并没有获得一份订单,”杨笑侬说,“但这些制造商都乐观地认为,中国将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消费国。” 未来:低调与热潮 尽管制造商信心十足,但如今中国能与私人飞机联系起来的名字还不多。 事实上,制约国内私人飞机发展的,除了经济实力因素,很大程度还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把私人飞机想象成顶级财富的一个符号。 “舆论动不动就是老板烧钱玩飞机,很容易给扣上为富不仁的帽子。”李林海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自己的低调,他解释是怕高调会引发“仇富心理”。 李林海认为,最能体现自由的就是开飞机,“自由得跟鸟一样,这种感觉只有自己体验了才知道。”而且在李看来,飞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们上次去天目湖开会,全程206公里,我飞了一个小时就到,而我的同事在路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还在途中被堵了一小时。” “现在,私人飞机被看做是奢侈品也很正常,毕竟拥有的还是少数富人。”杨笑侬说。让他最近感觉特别强烈的是,有意购买飞机的人明显多了。 “每天我们要接数不清的咨询电话。”杨笑侬现在经营的通用航空网,主要就是提供购机咨询及帮助办理申请文件等。在刚过去的6天里,就有两个身家过亿的老板向杨详细咨询了购机事宜。“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确实是因为客户有实在需求。其中有个老板公司在石家庄,投资业务在长沙,从石家庄到长沙的航班要经过上海,而且对方投资的发电站往往都在郊区,来回折腾很累人,又耽搁时间,他觉得能花个几千万元解决这样的麻烦也是值得的。” 半个月前,沪上台商旺旺集团也以人民币2.02亿元大手笔购进美国湾流G200型行政机。旺旺董事兼副总经理林凤仪表示,由于旺旺在大陆25个省有80家工厂,最远的还包括新疆,“有了自己的飞机不但让出差更方便,节省交通费用,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从2000年的营业收入 3.25 亿美元到2004 年的5.24亿美元,对于88%的业务在中国大陆的旺旺来说,“如果不是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也不会考虑马上买飞机。”林凤仪说。 而同样在大陆经营食品业的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博士表示,购买飞机要考虑诸多的维修及停机问题,时下很多的租赁飞机使用起来也还不错。 航线与飞行员的尴尬 其实,之前无论是长沙远大还是青岛海尔或者杭州道远,都是挂靠在某些航空集团旗下,它们的飞机也都是委托航空公司维修、管理的,因而在圈内人看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购买。 李林海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他是首例以个人名义提出、注册购买的个案。 但即使这样,李林海要想随心所欲地飞行,依然还不是件很可能的事情。“私人飞机毕竟是在空中运动的交通工具,自由度远远不能与汽车相比。”空军上海基地航管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因为目前国内的空中管制还没有放开,虽然目前国家民航部门对个人飞行活动表示扶持,但客观上仍有不少实际操作中的限制。 这位人士强调,私人飞机升空难的最主要原因在防空问题上。“每次飞行都要报空军审批,手续也不是太简单,无法顾及私人飞机临时、机动性较强的特点。” 尽管私人飞机在国内如此的举步维艰,但并不意味着需求的低迷,业内人士依然非常看好这个市场。近日,正在与美国某航空公司商谈合作制造飞机的温州金州集团副总裁林胜建介绍,他们将可能以3:3:3的比例,联合一家宁波的企业,合作制造运动型私人飞机。 杨笑侬指出,这块市场不可能呈现爆发式发展。在他看来,飞机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 而飞机无人开的局面更值得担忧,目前中国面临大量专业飞行员的缺口,对飞行员要求更高的私人飞机,很可能陷于找不到人驾驶的尴尬境地。本报记者沈柬贝发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