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长智慧交锋 助飞金牛课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4:0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编者按:

  课改是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牵涉千万家庭,无数学子的未来,是一个大的教育命题。

  与任何改革一样,课改也无现成的经验和范例可搬,功过对错难于评说。制胜之道
在于参与者尝试的勇气、创新的胆识、进取的态度和实践的脚步。

  这正是金牛教育人课改的真实写照。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直面课改中的种种难题,不断寻觅前行的方向。对外引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洗脑,提高理论观念;对内加大交流合作——师与师携手,校与校合作,经验共享,矛盾共解,共同成长。

  此次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所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术报告会”,就是金牛区全面深化课改的务实之举。会后,该区56名校长齐集一堂,就课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观念与观念碰撞,在碰撞中实现创新。让课改推进过程更科学、更理性、更完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它对校长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区教育局局长李沛强调说,“因此,尽快培养出一批教育理论水平高、办学实践能力强的校长是金牛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课改不会一蹴而就,困难阻力会不断,但办法总比问题多,信心百倍迎接课改辉煌的明天,这就是金牛教育人矢志不渝的心志。

  教学质量保证是根本

  金牛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卓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失去质量的课程改革,必将失去其自身的生命力。我们既要讲“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也要抓“入学率”、“巩固率”;不仅要抓学生的“质量”,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金牛实验中学校长 胡铃冬

  要抓教育质量,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为核心;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改进教学过程和学习生活;应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要支撑。

  金牛中学副校长 刘燕东

  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待当前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工作,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育改革。同时,应当以有效教学为导向,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教学过程实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素质是成功的关键

  成都铁中副校长 杨云雄

  教师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引路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

  四十四中校长 蒋彬

  以前,学生没有与教师平等沟通的权力,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像力、创造力的自由。如今,我们的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唤起学生的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才能保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知识又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十八中副校长 刘强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将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下真正解放出来,我们才能真正解放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同时,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才有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校长要先行角色要转变

  铁二院中学书记 陈悦熙

  新课改要求的校长应是研究者,要变管理型为学者型。只有校长搞研究,才能带动教师搞研究。校长应从指导员变为排头兵,行政领导变为专业指导,并具备较宽厚的新课改理念,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金牛实验中学校长 胡铃冬

  校长一定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要抛砖引玉,让教师的睿智纷纷呈现。校长更要引导教师增强课改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

  金牛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卓

  面对新课改,校长不应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同时又应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以人为本健全评价体系

  三十三中副校长 陈浪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要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主,彻底打破以“考分”、“考试评比”等传统单一的以一“考”定乾坤的评价机制。

  金牛实验中学副校长 陈宁川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评价,要把重心更多地转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三十三中校长 吴伟

  新的课程改革,要逐步打破并淡化“以分数定终身”的观念,评价学生的进步,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而应把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等纳入评价的范畴,多关注其成长的过程性。与此同时,建立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和体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