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找准与群众利益结合 记河庙龙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4:24 山西日报

  结识李德应,是缘于一次农村调研。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笔者被一名共产党员活生生的事迹感动了,他就是主动放弃电厂舒服日子,回村继承父亲遗愿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河曲县蚰蜒峁、岱岳殿、庙龙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应。

  蚰蜒峁村是一个只有88户、323口人的小村庄。在上世纪50年代,“收入看年景,吃水到外村,学校是危房,后生娶妻难”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1954年,因战残而返乡的共产
党员李有根担任了村支书,30多年来,他拖着一条残腿带领乡亲们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使村民的生活基本维持在了温饱水平。正当全村人铆着劲想依靠党的好政策,奋斗三五年,走上富裕路的时候,1999年,积劳成疾的老支书带着未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遗憾离去了。

  此时,李有根之子、40岁的李德应已是河曲县二电厂的一名有20年工龄的老工人,而且已走上厂领导岗位,厂子效益挺好,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可他面对父亲的遗愿和乡亲们的殷殷期盼与强烈呼唤,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毅然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消息传开,一片哗然,许多城里人都认为他是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重披“农皮”?可他却坚定地说:“村里人选我当支书,是看我致富有门路,想让我带领群众快点富起来,我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大家对我的信任。”

  上任伊始,他就凭着多年来的社会交际四处奔走,多方争取,许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捐物捐钱,他自己更是舍己为民办实事:接任村支书头三年,连续大旱,他拿出自己2万多元的存款,为全村36名贫困学生交了学费,为村民发放了170袋白面、50吨化肥、750公斤优质薯种和3吨农膜……村会计给他做了个记录,他任支书6年来,通过亲朋和他本人至少为村里垫资近50万元。

  群众心里有杆秤,面对前来调研和参观的人,村民们夸着李德应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投资21万多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使全村88户人家全都通上了自来水;投资5万多元兴建了150平方米的新校舍,改善了村里的办学条件;建成6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投资5万元兴建了55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投资100万元使全村低压线路得到改造;拓通硬化了宽8米、长2公里的乡村公路;全村首次开通程控电话;筹资15万元打井一眼,铺输水管线6公里;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一个奶牛厂,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2002年河曲大电厂开工建设以来,他抓住这个大好机遇,瞄准电厂建设需求,实施“土地经营铺路,企业规模致富”战略,充分利用全村1400余亩的荒山资源,四处奔走,创造优惠条件,积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两年时间,他引进资金1800万元,建成7个企业,包括投资500万元保温材料厂、投资3500万元的机械制造厂、投资200万元的制气厂、投资200万元的米粉厂等。这些企业不仅安排了本村全部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吸纳周边村的剩余劳动力580多人。仅去年一年,投产的4个企业的产值就达到28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500多万元。到去年年底,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比5年前翻了三番。

  蚰蜒峁村的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富裕了。与之相邻的岱岳殿村和庙龙村300多名群众在羡慕之余,多次呼吁请李德应兼任他们的致富带头人,文笔镇党委在认真研究后,决定从民意,去年正式任命他为三村党支部书记。再担重任的李德应不负众望,一上任就垫资、筹资20多万元,为岱岳殿村300多口村民解决了自来水入户问题,改造了学校,投资17万元解决庙龙村及邻村柏鹿泉村50多户人家的人畜饮水工程。

  6年来,李德应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党群关系连心村。这个村没有上访户,没有饿肚户,没有刑事犯罪,并带动了周围几个村脱贫致富。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光辉形象,找到了“入党到底为什么、党员应该干什么、给后人留下什么”的答案。

  本报通讯员杨学书(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